世界上艾滋病痊愈患者:生命真的有奇迹

cuteyy| 2011-12-08 15:54:36
阅读()

 


  艾滋病人痊愈了,而且是彻底根治了,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毒了!请相信,生命真的有奇迹。

  ■艾滋病毒在布朗体内已寄居十多年,雪上加霜的是,几年之后他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医生不得不为他进行骨髓移植,迪尔医生大胆尝试一箭双雕治愈艾滋病和白血病。

 

  ■艾滋病毒进入免疫系统,必须同时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两种物质CD4和CCR5。就像一把钥匙一样,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孔,才能打开免疫细胞的大门。不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幸运之处就是缺失CCR5基因。

 

  ■在与布朗配型成功的60名骨髓捐献者中,就恰好有一位缺失CCR5基因的人!布朗通过成功的骨髓移植,重建的免疫系统正好也缺失CCR5基因,实现了白血病艾滋病同时治愈。

 

  ■2009年,布朗的主治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很小心地把布朗的状况描述为“通过骨髓移植长期控制了艾滋病毒”。直到一年后在《血液》上,他们才正式底气十足地宣称:艾滋病人布朗被治愈了!

 

  ■第二布朗还会出现吗?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的答案是“‘布朗’还会出现,但绝非易事。”因为布朗同时是一个白血病患者,且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对艾滋病毒有先天免疫力的骨髓捐献者,另外还有足够的钱。

 

  

  这个幸运的家伙是一个43岁的美国人——布朗,是去年12月在德国治好的。更为滑稽的是,他的艾滋病之所以能被治愈,其实是因祸得福,因为他同时患上了要命的白血病。

 

  这个故事听起来的确像是编造的虚构电影剧本,但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血液》杂志告诉全世界:这是个真实的病例。

 

  要把白日梦实现的医生

 

  奇迹发生在德国柏林的夏洛特医院,故事主角是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他自从2000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后,就一直在这里治疗。他的对手则是30年前被发现之后迅速肆虐全球,杀死了成百上千万病人的艾滋病。

 

  在布朗治愈前,它已在他体内寄居了10年。在积极的治疗下,艾滋病毒并没有经常找布朗的麻烦。但不幸的是,布朗在几年之后又被查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医生不得不为他进行骨髓移植。

 

  艾克哈德·迪尔是布朗的主治医生。面对这个遭受两种绝症折磨的病人,他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想通过一次骨髓移植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实现一箭双雕。

  在外人看来,一个同时患了艾滋病和白血病,半条腿已经伸进坟墓的人,能延长生命,已经是烧高香了,还想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两大恶疾,简直就是做白日梦。但迪尔就是要让这个白日梦变为现实。

 

  患白血病因祸得福的布朗

 

  他的大胆尝试是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当时,在我们实验室有一位同事是同性恋,他在研究中发现有些人无论采用多么高危的行为,都不会感染艾滋病,后来找到了这些天生不感染艾滋病的人群的共性,是因为他们体内都存在一种基因缺陷。”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说,他当时正好在那个实验室。

 

  张林琦教授介绍,艾滋病毒进入免疫系统,必须同时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两种物质CD4和CCR5,就像一把钥匙,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孔,才能打开免疫细胞的大门。不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幸运之处就是缺失CCR5基因。少了一个孔,钥匙自然无法打开大门。 缺失这种基因的人属北欧人居多,但也只占整个北欧人的8%。迪尔要做的,就是在所有适合为布朗的提供骨髓捐献的志愿者中,寻找一位正好缺失CCR5基因的人。其难度可想而知。

 

  骨髓移植会首先破坏患者原有的免疫系统,然后建立和捐献骨髓者同样的免疫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成功,捐献者体内的基因缺失就会通过骨髓移植,传递给布朗,让布朗治疗白血病的同时,也能将体内的艾滋病毒全部剿灭。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布朗非常幸运,在与他配型成功的60名骨髓捐献者中,就恰好有一位缺失CCR5基因的人!

 

  2007年2月,布朗成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

 

  奇迹一个接一个的诞生。迪尔医生的白日梦真的变成了现实:随着骨髓不断地造血,布朗的白血病逐渐康复,而且体内新生成的细胞具有令人兴奋的基因缺失!逐渐的,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在慢慢地消失。

 

  夏洛特医院的医生们非常谨慎。2009年,他们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很小心地把布朗的状况描述为“通过骨髓移植长期控制了艾滋病毒”。

  此后,布朗接受了各种方法进行的HIV病毒检测,确定体内不再带有艾滋病毒,且身体恢复健康一年后,在全球顶级血液病杂志《血液》上,他们才正式宣称:艾滋病人布朗被治愈了!

 

  作为6000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的一员,布朗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治愈的病人,他已成为全世界的明星病人。路透社在报道中写道,在这个“大家甚至不敢大声说‘治愈’这两个字的艾滋病领域里,这绝对是个振聋发聩的发现”。

 

  布朗第二绝非易事

 

  我能有幸成为第二个布朗吗?这是艾滋病人最关心的问题。

 

  “‘布朗’还会出现,但绝非易事。”自从布朗闻名全球后,张林琦教授就不止一次地这么回答人们的提问,“因为他同时是一个白血病患者,这个不能传染,而且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对艾滋病毒有先天免疫力的骨髓捐献者,另外还要有足够的钱。”

 

  这三条,缺一不可。张林琦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只感染了艾滋病,而没有白血病的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

 

  因骨髓移植需要用药物摧毁人体原有的免疫系统,然后移植入捐献者的骨髓建立起新的免疫系统,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危险,而且存在不可预测的排异反应,在抗病毒治疗就能把艾滋病控制住的情况下,并不值得冒这么大风险。

 

 

  即使忽略掉所有的风险,能不能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我国,缺失CCR5基因的人非常罕见。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人群CCR5基因平均突变率只有0.2%,而且主要存在于新疆的少数民族人群中。

 

  布朗的出现是个个例,也仅仅是个特例,从现实考虑,布朗的奇迹很难复制。人们之所以对布朗如此关注,就是他让病人和医生看到了新的希望。

 

  鸡尾酒疗法最为推崇

 

  “艾滋病毒复制的精确度非常差,每次复制都会出现大量的‘错误’,准确性极低。”在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看来,这恰恰是病毒赖以生存的关键,因为你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艾滋病毒,就极大削弱了各种药物的作用。

 

  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1996年提出了“鸡尾酒疗法”,通过联合应用3种或更多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遏制住对艾滋病毒的复制起关键作用的逆转录酶,同时针对病毒复制周期内的多个时间点展开治疗。坚持使用鸡尾酒疗法,艾滋病人可以重建其免疫功能,能像健康人一样长期生存。

 

  美国最早接受鸡尾酒疗法的病人中,最出名的是篮球明星约翰逊,他在感染HIV近20年后的今天依然健在。2008年7月26日,《柳叶刀》杂志曾载文指出,鸡尾酒疗法自应用以来,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的预期寿命已平均延长13.8年,AIDS的死亡率则大幅下降近40%。所以目前鸡尾酒疗法仍是最为推崇的治疗方法之一。

 

  而张林琦教授的实验室现在则设法通过基因技术,试图敲掉CCR5基因编码区域的第185号氨基酸的32碱基,但目前要想让这一一劳永逸的疗法成为主流,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