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与国产品牌食品如何和谐共生?

lyl| 2011-08-16 10:40:32
阅读()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任何狭隘的民族情绪及人为的贸易保护,都不利于消费者利益及产业健康发展。

 

  自去年杜邦公司爆出“特富龙事件”起,近一年来,亨氏、雀巢、宝洁、强生、肯德基麦当劳、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在中国连连被媒体曝光产品质量问题。尽管各大公司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应对,有的直接否认;有的辩解说明;有的则推卸责任;有的被迫认错,但却不愿召回产品;当然,也有像哈根达斯这样一开始就认错、道歉、召回、整改的。但是,无论事件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也无论企业采取哪种做法,用另一家跨国公司某管理人员的话来说,“结果差不多都一样”,“洋品牌”都免不了要被钉在舆论批评指责的靶心,甚至酿成了整体性的信任危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员、科技部食品安全重大事项首席科学家陈君石认为,每个洋品牌危机事件都是是相互独立的,应当科学、理性地对不同的性质加以区分,而不是一概一棍子打死。

 


  每一次洋品牌危机,都是发端于媒体曝光,在随后形成的强大“舆论场”中,媒体、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和政府监管机构各占一席之地,他们各自的声音和彼此的互动,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观点和行为。有专家指出,现实中,这种互动并不总是良性的。

 

  “我真的觉得,自己是站在这个社会的守望哨上。”一位多次参与此类报道的记者,在谈及品牌质量监督报道的体会时说。

 

  “洋品牌危机事件”频发的这段时期,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多事之秋”。但对国内媒体而言,它是社会监督效用发挥得相当充分的一段时间。

 

  有评论认为,中国社会正在呈现出的情形是,媒体监督的力度和反应速度已超过了监管部门,从而成为最及时、最有效的监督。

 

  连串的品牌事件引起舆论大哗,迫使跨国公司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更加关注质量管理。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福音。当洋品牌消失了光环,还原为一种产品或一家企业的商标,这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最后,洋品牌与国产品牌的竞争,更多的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不是中洋的竞争。

 

  “肯德基固然是美国的品牌,可是你看看国内上千家肯德基门店里那些穿着红蓝制服的员工,他们不都是黄皮肤的同胞吗?”一位学者的话耐人寻味。

 

  当初大家抛弃国产品牌,用脚投票,选择洋品牌,正是因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视洋品牌为安全、可靠的象征,并付出数倍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去享受洋品牌们所谓的高质量。随着洋快餐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洋快餐的顾客信任度在下降,诚信危机也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品牌如果不正视质量问题,不重视食品安全,借机崛起从何谈起!

 

  事实也证明,指望洋品牌自己把关,保障不出现质量问题是一件极为不靠谱的事情。因此,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不管对洋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需加大查处的力度,并提高对不诚信企业的处罚。

 

只有这样,洋品牌与国产品牌食品和谐共生、相互促进,指日可待!

 

下面,让我们来做一番历史的回顾吧。

 

1980年4月,餐饮行业中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家公司的成立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它实现了合资企业“零”的突破。

 

1984年,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正式开张,成为洋快餐登陆中国的“第一人”,中国餐饮企业、消费者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洋快餐”。

 

自“义利快餐厅”以后,许多西餐厅纷纷“登陆”中国,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上生根发展。

 

1987年11月,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正式开业。以此为起点,肯德基开始探索并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和市场特点,逐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运营模式。1990年,另一快餐巨头麦当劳也进入中国市场。

 

洋快餐与本土中式快餐品牌共存与竞争,共同逐鹿中国快餐市场。

 

进入21世纪,餐饮业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呈现出强大的增长势能,我们从中国烹饪协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所发布的几组数据就可以感受到这个行业发展的骄人速度:2004年餐饮业实现7486亿元零售额。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

 

2005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也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3.2%。

 

2006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49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0%多。2006年度,中国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4.4%,发展迅速。而其中,企业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共有20家。

 

2007年我国餐饮业百强大型企业零售额接近1000亿元,达到998.38亿元,餐饮业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5%。

 

1978年中国餐饮市场总量54亿元,然后以年均20.5%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达到1.2万亿元。

 

以此速度推断,2018年中国餐饮市场将达到7万亿元,2020年后中国餐饮市场将达到10万亿元。

 

即使我们将这一速度降下来,2020年只达到2018年的程度,中国餐饮市场也将达到7万亿元。

 

我们为什么肯定在连续30年的增长后,中国餐饮还能维持这么高的速率?

 

这是因为我们发现推动中国餐饮的四大力量不是在减速,而是在增速。

 

推动餐饮市场的也主要看四大力量:中国城市人口数量、中国人均GDP,城市外来人口和城市生活方式。

 

事实上,餐饮业仅是食品行业的一部分。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洋品牌与国产品牌完全可以和谐共生、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及企业文化上,大做文章。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洋品牌 国产食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