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杀人魔”的背后 心理急救也需120
张侃说,很多有心理障碍的人愿意主动求助,但往往由于不知渠道或者渠道不够通畅而放弃求助。“心理急救在某种程度上和医疗急救同样重要,但我们目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心理急救电话,以至错失了许多挽救人的机会。”张侃叹了一口气说道。
由政府出资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张侃建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及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为综合性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有效地协调多个单位和机构,开通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建设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开办专门心理服务门诊,编织起一张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网络。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对外统一的号码平台,想办法让人人都知道,像119火警、120急救一样深入人心,人们有问题都会想到拨打。”张侃说。
张侃提出,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号码,用谐音让人们方便地想到心理援助,通过广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或者将心理急救并入120,由接线员进行统一分诊,根据情况转到相关的心理热线。
张侃强调,心理危机干预是公益性的,必须有国家经费予以保证。据了解,有一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曾在汶川大地震时设立一个免费的热线电话,但不久就因为经费不足被迫停了。“这事只有政府统筹才能做成,否则相关的电话资费对患者和机构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很难统一协调各机构,效果很难保证。”
在张侃看来,虽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直接经济效益难以评估,但它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一个人自杀死亡,平均会给身边的6个人带来不良心理刺激和阴影,而且这样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10年之久。成功挽救一个企图自杀的人,就会减少和避免很多人产生不良心理,这无论对人群的心理健康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不只是直接关系到个人幸福,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而且不需国家财政出多少钱。有些地方做不了,可以先从经济发达的地方推开来。”
“今天,心理疾病、尤其是自杀率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严峻话题,当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社会迫切需要心理急救,救自己、救他人,救整个社会。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和我们生活的和谐社会,建立心理急救机制迫在眉睫!”张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