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眼底病猛增令人忧虑

程程| 2015-06-05 17:44:00
阅读()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上世纪80年代以前,威胁国人视力健康的几大类眼病主要集中在沙眼、红眼病、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然而,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诸多传统的致盲性眼病被攻克了。但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以及人均寿命提高,年龄相关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却迅猛增长,眼底病已成为不可逆盲的首位病因,是威胁我国居民视力健康的新挑战。

 

“全国爱眼日”前夕,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在一个健康教育活动中,呼吁公众警惕时下高发的致盲眼底疾病。

 

终于摘掉“沙眼大国”帽子

 

王宁利教授介绍,沙眼曾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十人九沙”是我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真实写照。当时,我国城市人群沙眼患病率达到30%,农村人群沙眼患病率达80%-90%,人群中沙眼致盲率高达5%。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是由沙眼衣原体造成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患者常有眼红、眼痒和黏性分泌物,分泌物中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容易通过手指、毛巾、物品的交互接触而传播。反复感染沙眼可导致睑结膜瘢痕及倒睫,倒睫则可对透明的角膜造成机械性损害,直至角膜混浊而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完全失明。

 

王宁利教授谈到,经过多年防治沙眼的努力,我国的沙眼流行状况得到有效遏制。近年的调查显示,全国沙眼曾经高发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至9岁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和15岁以上人群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卫组织提出的标准。目前,我国已达到世卫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终于摘掉“沙眼大国”的帽子。

 

致盲眼疾:红紫蓝黄白

 

沙眼盲等诸多传统的致盲性眼病已被攻克,然而,新的眼部疾病谱以及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我们的人均寿命提高了,与年龄相关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迅猛增长,眼科疾病尤为突出。在中国,这种趋势非常明显。”王宁利教授把这种现状概括为五种颜色——红紫蓝黄白,分别代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和白内障五大致盲性眼病,其中有三种是眼底相关疾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