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治疗 告别“单兵作战”时代

程程| 2015-05-04 09:01:00
阅读()

 

今年起,广州正式在常住人口中开展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作为一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肿瘤,结直肠癌有多种治疗手段,也因此常令患者陷入纠结:确诊后,应该先求助于外科一刀切除,还是先到内科做化疗?晚期结直肠癌常发生肝转移,此时是先到结直肠科求助,还是先去对付肝脏的转移病灶?

 

不同的选择,不仅决定了治疗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更影响着治疗效果和术后生存机会。日前,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的“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简称为“MDT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推广结直肠癌MDT模式,通过打破学科“门派之见”,让病人以最小的就医成本,获得最优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从而延长生存期。这也意味着,结直肠癌的治疗将告别“单兵作战”时代。

 

初诊医生的“门派”决定治疗方向?不科学!

 

首批列入“MDT工程”推广基地的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其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模式,每周二下午,各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会对结直肠癌病人的诊疗方案进行集中讨论。“在我们医院,接受MDT诊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超过了5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主任潘志忠教授指出,MDT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受制于国内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初诊病人一开始到哪个科就诊,通常决定了治疗的方向。如结直肠癌症的肝转移,可采取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冷冻等局部毁损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病人先找到哪个科的专家,一般就会跟着专家熟悉的节奏走。

 

潘志忠指出,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分科也越来越细,加上医生日常工作的繁忙,每个学科的医生或许比较了解本“门派”的最新进展,却未必知道“隔壁邻居家里的新鲜事”。记者获悉,结直肠癌领域最经典的案例是,有些外科医生并不知道内科医生采用化疗和放疗,可以在某一阶段治愈某些类型的肠癌,而内科医生也未必清楚,晚期患者并非完全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在特定阶段仍有机会实现治愈。

 

在这种传统诊疗模式下,初诊主治医生的个人经验和诊疗水平,往往左右着患者的命运。如果诊疗方案不适合病人,只能请其他科医生来会诊,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边治边调整”的形式导致医生对治疗缺乏全盘考虑,无法以最低的就医成本获得最佳疗效。

 

多学科诊疗须舍“分段式”而用“一站式”

 

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医生“单兵作战”和“门派之见”的局限性得到克服。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每次参与结直肠癌MDT讨论的各科医生有十几人之多。“病人可以接受外科、内科、放射科、影像科、内镜科、介入科、病理科、生物治疗、造口护士的联合诊疗。”潘志忠表示,由于结直肠癌患者容易发生肝转移以及肺转移,肝胆科和胸外科医生也要参与。医生们经过充分讨论,比较各科治疗思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到一个最为妥当的治疗计划。如果患者需要转诊多个科室,参与讨论的医生们可依据治疗计划,追踪病人在院内的去向,做好治疗的衔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