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别盲目补充营养 好好吃饭即可
胡萝卜素、奶类食品、动物内脏都是维生素A含量很高的食物,当我们长期使用电脑、电视,眼睛感到干涩劳累时,就要多补充这些食物。油炸食品吃得多,可以额外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口腔炎、口腔溃疡了就要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小孩不宜过度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分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营养专家表示,最优质的蛋白其实是鸡蛋,而并不是价格昂贵的蛋白粉,并且蛋白质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她介绍,蛋白质是酸性的物质,过量的蛋白质进入体内后,体内维持酸碱平衡的系统就需要释放更多的碱性物质来维持平衡。而在人体内,钙质是最重要的碱性物质,主要从骨头里面释放出来。可想而知,假如过度地额外补充蛋白质,会导致骨头软化,老人更容易出现骨折,小孩的骨头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肝肾排泄和转换,过量地摄入蛋白质,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食物在某种程度上与药一样。”医生提醒说,人体长期摄入营养不足有发生营养素缺乏的危险,但摄入营养水平超过人体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同样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营养行为和气氛 也是营养一部分
大部分家长谈到营养,想到的都是“吃什么”。医生对此观念进行了纠正——“吃什么”实际关注的只是“营养素”,而影响营养结局的不仅仅是营养素,还包括营养行为、营养气氛等,营养专科医生的诊室有时候会变成家长的“喂饭室”或者小患者的“用餐室”,因为她要观察儿童的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这对于营养结局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这两者属于喂养实践,甚至比营养理论更重要”。
“我们不仅要知道吃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吃,什么时间吃,什么环境吃,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吃,只有会吃,才能获得均衡的营养结局。”医生解释说,营养行为就是行为方式,不良的营养行为包括边看电视边玩边吃饭、暴饮暴食、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明明马上要吃饭了还在饭前吃很多的零食等。
而营养气氛则是指吃饭时候的氛围。医生指出,有的家长喜欢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你今天考试为什么没有及格?”“今天为什么要和同学打架?”等,饭桌俨然成了训话的场所,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下吃饭,营养又怎么会吸收得好?“吃饭的本质是一种享受,吃饭就应该好好吃,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看书、听歌等。”
相关新闻阅读:农村儿童营养问题突出 生长迟缓率为城市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