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超两成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近日,我国二线城市慢性乙肝治疗情况研究结果发布,患者现状不容乐观,从乙肝发展到肝硬化的患者已超过两成,专家呼吁加强高效药物可及性。
目前我国超过20%的乙肝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近五成患者在初始治疗时接受了低效或高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在日前举行的第24届亚太肝病研究协会肝病大会(APASL)上,公布了一份关于在中国二线城市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实践研究报告。牵头该研究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教授指出,乙肝治疗的目标是为了延缓肝病进展,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而自始至终最大限度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最大限度降低病毒耐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关键,但中国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仍然无法获得高效抗病毒治疗药物。
乙肝抗病毒治疗仍不够规范
自2005年12月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当前抗病毒治疗仍然存在诸多不规范。我国的《指南》明确指出,如果条件允许,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尽量在初治时选择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但数据显示,逾八成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低效或高耐药的药物治疗,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美国、欧洲,高达七成以上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强效低耐药药物。
据贾继东介绍,在本研究入组的3434名慢性乙肝患者中,有53%的患者在刚开始接受治疗时采用恩替卡韦,18.3%采用以拉米夫定为基础的治疗,23.3%使用替比夫定,还有4.6%选择阿德福韦。而研究显示,对于初治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耐药率为24%,治疗5年的耐药率高达70%。替比夫定治疗2年,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率分别为25%和11%。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累积耐药率分别为42%和29%。
贾继东指出,对于初治患者,如果选用低效高耐药的治疗方案,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低成本”管理乙肝不能只看药物价格
据悉,强效低耐药药物在中国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有10年历史,其疗效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检验。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在选药时,往往仅从药物价格角度来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强调,等到耐药发生时再采取挽救措施,即使通过加药或换成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也会大大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如果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治疗的费用会更高。侯金林认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是“低成本”慢性乙肝全程管理的根本。
加强医保力度有利于规范治疗
多数慢性乙肝尚难以彻底治愈,只能通过长期甚至终身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疾病进展,因此治疗费用是一个影响高质量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在中国二线和三线城市的不少乙肝患者。
侯金林表示,如果我国能把更多的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尤其是一些强效低耐药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加强针对城市贫困和农村乙肝人群的医疗保障;同时社会各方也努力降低乙肝病毒药物的价格,那将大大提高我国的乙肝治疗疗效,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关新闻阅读:世卫发布乙肝治疗指南 强调预防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