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政协委员:如何培养一个好医生
3、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
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国在医学教育上一直没能分清,医学院校培养出的到底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医学生,这也导致学生通过校内教育不能获得更深入的医学知识,以及更广博的社会素养培训。这种“医学生毕业成为医生”的培养模式,在缺医少药、医疗资源贫乏的年代是必要的,但随着人们对医药卫生要求的提升,现在需要的则是合格医生,不是“学校速成”的医学生。
今年开始推广的“5+3”培养制度就是对医学教育的重新定位,把医学生和医生的教育进行了区分。在这样的新要求下,校内培养也要有新的内涵,除了临床医学教育等基础学科外,还应增加人文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培训。其中,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个好医生一定是把病人放在心上的。怎么把病人放在心上?这就体现在医生的人为关怀。因此,学校对医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人文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目前,社会提出了这个需求,我国也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很多医学院合并到综合性大学里,而综合性大学通常有很强的人文社科实力,医学院应该好好考虑利用这个资源和优势。
4、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
留住人才是项大工程
医生水平是衡量医院软实力的最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优秀的医生正在成为稀缺资源。对医院来说,如何培养和留住优秀医生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是个以医患满意为目标的系统工程,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是提升医护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临床疑难问题、临床科研创新,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培养医生,这是根本目标。二是打造个人发展平台,做好职务职称岗位竞聘工作、为员工提供国内外学习机会、促进实验临床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医生满意度为目标留住医生,这是根本动力。三是营造和谐、竞争、合作的氛围,以激发潜能,以调动积极性为目标用好医生,这是重要措施。四是实施严格的规范管理,包括安排考核、制定奖惩措施等,以构建长效机制指标管好医生,这是培养和留住医生的重要保证。
过去有人认为医生也是 一个“铁饭碗”的职业,只要当上了医生这辈子的工作就有了着落。殊不知医生是一个对医学知识和人格要求如此严格的职业,并不是在学校苦读专研了几年,考到医生资格证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想成为一个好医生,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资深的临床经验之外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给予病人足够的关怀,这些才是衡量一个好医生的前提标准。
相关新闻推荐:两会提案李彦宏:全面开放医院挂号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