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冬季呕吐病”,提防诺如病毒来袭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症状多表现为呕吐、腹泻,因为10月到次年3月是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因此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1月2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目前正处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我国部分省份相继出现了诺如病毒暴发疫情。”
幼儿和老人最易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属于杯状病毒科,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不怕冷”,被该病毒感染后的24-48小时内会出现症状,通常持续1-2天,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
“诺如病毒”有一定传染性,健康人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品、玩具衣物等,都可能感染并引起疾病和流感病毒相似,其中5岁以下婴幼儿和50岁以上老年人是诺如病毒的易感人群.
1月以来,据省疾控中心统计,我省5岁以下婴幼儿患病比例较往年明显升高,高达到70%左右。这种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去年11月以来,我省已经出现了多起幼儿园和小学聚集性疫情。
萧山医院的儿科医生说:“诺如病毒可防可治,通过治疗,病情通常在发病后两三天就会好转,治愈后无后遗症,家长们不需要引起恐慌。”
提防诺如病毒,少吃贝类和草莓
研究表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特别容易携带诺如病毒的“高危食品”。其中,人们特别喜欢的海产——贝类排在第一位。
目前的科学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贝类是诺如病毒经食源性传播的重要载体。根据美国CDC(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所有的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疾病中,贝类占13%。“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我们国家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据了解,贝类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牡蛎(生蚝),此外还有贻贝(即青口)、蛤蜊、扇贝等。
贝类属于滤食性动物,在过滤水体取食的同时,也会把水中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过滤到体内,留在腮、肠道等部位。虽然诺如病毒不以贝类为宿主,在其体内不繁殖、也不引起其致病,但贝类中的诺如病毒进入人体后,极微量的病毒数量就能让人致病。现在贝类多是浅海地区、高密度人工养殖,生活的水体受污染,贝类自然也会受到诺如病毒的污染。
由于病毒附着在贝类的腮和肠道中,无法用水洗干净,唯一方法是彻底煮熟。“一般情况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70℃以上几分钟就能被杀灭。”
除了贝类外,草莓等伏地生长的水果、蔬菜被污染率也较高,主要原因是以粪便施肥或污水灌溉时被病毒污染。“草莓彻底清洗,可以减少附着在上面的病毒;而叶绿蔬菜彻底煮熟即可。对于诺如病毒传播的预防,基本是老生常谈,就是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一定要彻底煮熟;注意个人卫生等。”
多喝水,多休息
据统计,感染诺如病毒发病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发病,需要住院的人所占比例不到1%,死亡的比例也在万分之一以下,并且集中于老年人群体。
疾控专家表示,只要及时就医并采用适当的休息方式,根本不需要对此病产生恐慌。此外,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毒以轮状病毒最为常见,该病毒已有成熟疫苗可以预防,家长可以在接种门诊医生指导下为孩子接种。
虽然“诺如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但只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就可以有效避免发病,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鲜或不熟的食物。
如果小孩有呕吐、腹泻症状,不要强行送到学校,以免引起集体发病,应及时就医。
医生介绍,感染诺如病毒的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呕吐,但通常只会持续两三天,“多喝水多休息,病情就会有明显好转。”
相关新闻推荐:中国疾控中心:春节临近警惕诺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