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艾滋弃婴生存现状: 没有“小伙伴”的童年

喵酱| 2015-01-19 11:37:25
阅读()

小特特期待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自由地玩耍

 

对于特特来说护士是他唯一的亲人

 

没有稳定去处,临近入学年龄,求学成困难,童年只有提供紧急治疗的艾滋病房,没有小伙伴,去医院院子里透透风就是最开心的时刻......昨天,记者来到和平里医院的艾滋弃婴收治病房,全程探访了这群特殊患者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存现状。

 

和平里医院是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和铁路分局指定接收弃婴的医院,三年前艾滋患儿特特被送到这里接受救治。眼看着快四岁了,可特特的上学问题依然没有着落。“普通的弃婴有福利院的出口,艾滋弃婴在医院住了快四年,还是没法得到妥善安置。”眼看着这个需要得到正常教育和特殊照料的孩子只能继续待在提供紧急救助的医院里却无法找到适合的福利机构接收,饶余波心急如焚。

 

弃婴病房:

 

住院楼二层尽头的神秘所在

 

虽然这些孩子被遗弃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被送来时却有着相似的遭遇:身上散发着各种难闻的味道,满身污渍,粪便包裹着全身,有的身上甚至还长了蛆。

 

在东城区和平里医院住院楼二层,在走廊左手边的呼吸科病房尽头,一道铁门隔开了来来往往的就诊人群。每天从铁门中出入的人不多,除了固定的几位“白大褂”,几乎没有外来访客。由于不对外开放,也没有具体的指示标识,即使只有一墙之隔的呼吸科住院患者,大多也不清楚墙那边的情况,只能从“白大褂们”严格遵守的进出随手锁门的习惯里,猜测着这个神秘所在住着一位怎样的“重要人物”。

 

事实上,这里确实是一处重要而特殊的所在。作为传说中北京市唯一定点收治遗弃婴孩的病房,这里实际承担着收治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及铁路分局的弃婴任务。从1999年起,已有数不清的孩子在这里经过抢救和治疗,被医生从被抛弃时奄奄一息的死亡边缘重新拉了回来。

 

推开那道在外人眼里的神秘铁门,是一段仅有十几米长的走廊和几间面积不大的病房,但这里的“患者”来自五湖四海,因为种种原因被遗弃在北京的火车站、公园角落、公共厕所,甚至是郊外的荒野。先心病、脑脊膜膨出、脑性瘫痪、先天愚型、唇腭裂以及其他多发畸形……虽然这些孩子被遗弃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被送来时却有着相似的遭遇:身上散发着各种难闻的味道,满身污渍,粪便包裹着全身,有的身上甚至还长了蛆。

 

艾滋弃婴:

 

弃婴病房的“元老”级患者

 

护士们叫着叫着,叫出了“特特”的小名,希望这个特别不幸的孩子,能够拥有特殊幸运的未来。

 

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啼哭声中,两个留着“莫西干”发型,虎头虎脑、满脸坏笑的小男孩跟在忙碌的护士身后跑来跑去,显得格外引人注意。如果不是他们身旁亦步亦趋的护工脸上紧张的表情,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哪位护士将自家的孩子带来医院“探班”。他们是弃婴中最特殊的“患者”,由于携带艾滋病病毒,三年多来,他们无法按照正常程序离开医院进入社会福利院,等待被收养。

 

今年4岁零9个月的“特特”在这段十几米的走廊里,已经生活了3年零3个月。2011年9月5日,西城公安分局月坛派出所的民警将被遗弃的特特送到这里,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医院的病房。特特被送来时外表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但这却让多年从事救治弃婴的医护人员心头一紧,生出了不好的直觉。他们清楚,外表越是正常的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

 

被送来的第二天,特特接受了常规血液检查,检查的项目主要是艾滋病、梅毒、肝功能等传染病检查项目。果然,化验室很快得出了艾滋病毒抗体呈阳性的结果,由于事关重大,这一结果又经过了地坛医院与市疾控中心的再三确认。特特随即被送往地坛医院接受8个月的住院治疗,待情况平稳后再一次回到了和平里医院的“神秘病房”。

 

正常情况下,弃婴在经过紧急救治后,在医院最长不会超过两周。护士们大多按照他们各自的编号或床位进行区分和称呼。“特3028”是“特特”的编号。眼看着短时间内不能离开医院,护士们叫着叫着,叫出了“特特”的小名,希望这个特别不幸的孩子,能够拥有特殊幸运的未来。

 

精心护理:

 

特殊患者的特殊对待

 

长期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特特的味觉受到了影响,偏爱辣味、甜味等味道重的食物。护士们倒班时都会给他带些鸡腿、薯片。“希望像民间的说法,吃‘百家饭’的孩子能够长命百岁。”

 

比起其他住在集体病房的孩子,特特在弃婴病房享受着“特殊的待遇”。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住在“单间”里的特特使用过的一切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隔离。除了病房规定的每日完全消毒一小时,保持通风,从最初的单独奶瓶、单独玩具、纸尿裤、专用垃圾桶到断奶后的单独碗筷,靠近特特依然可以从他干净的绒衣上嗅到隐隐的消毒水味道。

 

在“弃婴病房”的办公室,穿着一身运动衣的特特一头扑进了护士长张华的怀里,手里还抓着小护士送给他的“熊大”玩具。“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内心对周遭环境有着细腻敏感的觉察。特特被送来时已经一岁半,能清楚地喊出‘妈妈’,在家时一定也是妈妈亲手照料,被遗弃后他心里其实都清楚。”

 

照顾特特多年的张华回忆,特特被送来时显然没有享受过精心的照料,除了“妈妈”,几乎不会说话,喜欢独处,躲避别人的眼光,不爱哭,哭时也不敢放开声音,几乎只是小声抽泣。

 

心疼他的遭遇,年轻的护士们想着法子陪伴他,逗他开心。每年9月前后,在“特特”被送来医院的那几天,护士们会自发地买来蛋糕为他庆祝生日。家里孩子穿小了的衣服被源源不断地送进弃婴病房。21岁的年轻护士晓丽专门买来儿童专用理发推子,给特特剃了一个时尚的“莫西干”发型,因为温柔又有耐心,她成了特特嘴里最离不开的“老婆”。

 

“不了解的人以为他挑食,在我们心里知道他真的很苦。”由于长期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特特的味觉受到了影响,偏爱辣味、甜味等味道重的食物,为了尽可能满足他,护士们倒班时都会给他带些鸡腿、巧克力、薯片。会餐时更是想着法儿多点烤鱼、宫保鸡丁这些他爱吃的菜。“希望像民间的说法,吃‘百家饭’的孩子能够长命百岁。”

 

为了让他尽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护士长给每个护士都布置了任务:每次治疗时尽可能多的跟他说话。“好吃吗”“喜欢吗”“高兴吗”,这场漫长的“唠叨”任务持续了一年多,特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护士长呢?”一天喂药时,特特突然对着照顾自己的护士小声念叨起弃婴病房护士们的名字。“那一瞬间,眼泪都快出来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