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将近115亿

喵酱| 2015-01-13 09:38:25
阅读()

 

从量血压、测心率到计算步行距离和深度睡眠时间,健康功能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共同的“标配”。随着传统医疗器械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设备,2015年中国健康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4.9亿元。但健康可穿戴设备高达87%的用户流失率也成为其长远发展的隐忧。

 

可穿戴设备发力健康领域,市场规模将达114.9亿元

 

可监测脑电波助人放松的无线耳机、能获取健康数据的智能腰带、底部附有压力传感器的智能袜子……在1月9日结束的201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健康可穿戴设备再次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

 

被称为除电视、电脑、手机外“第四屏”的可穿戴设备,可谓2014年以来硬件领域的热点,以iWatch智能手表为代表的苹果、三星、谷歌等国际巨头和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小米、华为、TCL等国内厂商,甚至包括宝莱特、戴维医疗、九安医疗等传统医疗器械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从量血压、测心率到计算步行距离和深度睡眠时间,健康功能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共同的“标配”。

 

可穿戴设备首先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力乃是顺势而为,心脏起搏器就是最早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对健康数据的收集,被认为是互联网对传统医疗行业的一大颠覆。在国内,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体系,更被视为未来家庭医生制度的技术基础。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4000万部,市场规模114.9亿元,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仅为6.1亿元。资本市场也体现出对健康可穿戴设备的追捧:2014年3月,移动健康创业公司“37健康”首轮融资获千万元,主要与多家血压计厂商合作,研发血压管家APP。同月,咕咚网获得A轮6000万元投资,主要产品则是咕咚运动手环和蓝牙秤等,用户可以用来监测自己的睡眠、运动状况并建立云端个人健康档案。

 

 

可穿戴设备“叫好不叫座”的隐忧

 

不过,一边是业界的火热态度,另一边却是“叫好不叫座”的隐忧。2014年底发布的《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用户黏性差、难以坚持使用成为目前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最大的瓶颈。

 

“如果设备只能告诉你昨天睡了几小时,其实没有什么用处。”移动健康公司创办人、计算生物学家黎安·科拉迪在本届CES上说,“可穿戴设备应该提供解决方案,比如给出导致睡眠不佳的原因,是因为吃得太多,或者锻炼不充分,这样用户才能据此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

 

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提升服务水平,被视为健康可穿戴设备黏住用户的有效途径。乐语通讯集团执行总裁赵健表示,必须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提供相应服务。乐语正在尝试推出与可穿戴设备集合的健康服务。“每周花50元,就能购买专属医生根据智能设备收集的数据量身定做的健康方案,或者一个月花10块钱,就能了解父母的基本健康状况。”

 

不过,健康方案服务建立在多项数据汇集的基础上,市场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坦言,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统一、样本量不足,目前尚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搭建健康数据平台成为国内外巨头不约而同的选择,三星推出了Sami健康数据平台,谷歌则与华硕、HTC等多家合作推出了安卓Wear;在国内,百度推出了云健康dulife平台,腾讯也在微信和手机QQ开放了接口,它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健康数据汇集的“中枢”。

 

在另一方面,如何让健康数据更好玩,也被视为提升健康可穿戴设备黏性的又一途径。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游戏化理念将更多融入到健康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表中,成为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黏性的一种方式。

 

相关新闻推荐:小小身材大作为:揭开可穿戴设备的神秘面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