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举行“发呆大赛” 寻找慢节奏的感觉

喵酱| 2014-11-28 17:01:11
阅读()

 

寻找慢节奏的感受

 

“全国发呆大赛首站”成都站的活动参加者说,尽管活动中不能动、不能笑,也不能睡着,手机响了更不能接,否则将被淘汰,但他们还是在“发呆大赛”中得到了乐趣,释放了压力。比如,有人在发呆时想到了家庭的温馨,有人则想到了生活的不易,有人想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等等。

 

本次“发呆大赛”的冠军由24岁胡女士夺得,她足足发呆了5小时。“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发呆这么久。”胡女士以前是干销售的,每天工作压力都特别大,今年8月的一次意外受伤让她辞职在家,忽然发现时间空了出来。“没事干,就只能发发呆,想想未来的路。”参加这场发呆比赛,她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毅力,感受如何在疲惫中学会放松,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慢节奏的感受,找到自我归属感,而不是被别人的节奏所打乱。

 

“发呆大赛”倡导“慢生活”,引来2万多网友的转发。很多人反思自己多久没有停下来放空自己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总被快节奏的生活拖累,对于周围美丽的风景视而不见。有人借用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中的话发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古时候闲逛的人都去了哪里?”

 

在某些年轻人中,“发呆”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一些处在紧张工作节奏下的白领,很喜欢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发呆,面对绿树青山或者大海,似乎什么都在想,又似乎什么都没想,任大脑处于“意识流”状态。收拾心情后,再以全新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走神儿、开小差”要不得

 

在忙碌与疲惫共存的现代生活中,放空自己是一种最好的、必然的放松与解压方式。

 

一个人发呆时,会暂时远离现实世界的喧嚣,摆脱沉重的心理负担,找回心灵深处的平静。这时候的自己,心灵处于一种无牵无挂的境界,没有想要去拥有的欲望,没有紧张焦虑。不过,对没有经过“冥想”训练的普通人来说,保持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很困难。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开始。选择让你感觉非常安全的地点,比如家中,关闭所有打扰注意力的设备——电视、电脑、手机、电话等等,闭上眼睛尝试集中注意力5分钟—10分钟,让自己只专注于想一件事情,不作评价,不作判断,只是静静地观察自己的思绪。5分钟—10分钟后放松休息一下,再进行尝试。

 

发呆有利于放空自己,但“走神儿、开小差”可要不得。“走神儿”是一种对外界活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反应,不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族,“走神儿”不但对大脑健康无益,还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不要为了赶时髦随意“发呆”。

 

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一般发会儿呆无损健康,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发呆的话,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任由其发展,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立的空间中而不加以干预,则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

 

相关文章推荐:发呆是给大脑放假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