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蚊大战”:羊城社区灭蚊如“鬼子进村”

喵酱| 2014-10-20 14:25:51
阅读()

诱蚊器捕捉到的雌性花斑蚊。

争议声中:

 

卫生习惯悄悄发生改变

 

新浪名博博主廖新波近日在博客上呼吁:不管是SARS还是登革热,预防工作离不开全民的爱国卫生运动!他认为,从科学防蚊灭蚊来看,消杀成蚊是最下策的应急做法,毕竟杀蚊剂对环境有污染,对身体也有害。疾病的预防重在平时的行动,重在政府与百姓一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政府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百姓树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等疾病来临时,等疫情爆发时再采取行动。“总是亡羊才补牢,一定已晚。”

 

记者观察到,随着“化学灭蚊”的争议甚嚣尘上,人们的卫生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公司竟然新出了规定,办公桌上的花瓶、鱼缸必须天天换水!”工作多年小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说,以后出差时必须得请同事帮忙换水,如不小心养了蚊虫可能要被扣奖金了。

 

王先生注意到,自己常去的菜市场近来都很干净,污水横流的情形没有了。他分析,“这多半也是灭蚊爱国卫生运动的结果”。

 

爱跳广场舞的陈女士傍晚也不跳舞了,“噪音会吓走傍晚觅食的蝙蝠,听说一只20克重的蝙蝠一年能吃1.8-3.6千克昆虫,其中蚊子占的比例不小呢!”

 

积极影响:

 

市民更注重卫生和环保

 

随着人们对化学灭蚊负面效应的关注,环保话题也逐渐升温。

 

10日,广州市水务局对外公开表示,为应对形势严峻的登革热疫情,该局不仅清理供水窨井、下水道、排水检查井、雨水口及河涌范围内绿化带的积水,进行灭蚊,还在一些水体中投放了食蚊鱼。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的担忧,因为食蚊鱼是有名的入侵物种。针对外界担忧投放食蚊鱼会造成生态失衡,广州市水务局回应称,此次投放的食蚊鱼已在广州生态系统存在几十年,“不算新的入侵物种”,适量投放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一些常用卫生杀虫剂及应用的帖子也在网上流传,怎样杀灭害虫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言献策。生物药剂灭蚊引发网友关注。

 

“让全民更注重公共环境卫生和环保,改善城市文明,这可能是登革热影响的积极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

 

相关新闻推荐:登革热无有效疫苗 防控关键是防蚊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