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投食蚊鱼应对登革热 专家忧引发外来生物入侵

喵酱| 2014-10-16 09:22:41
阅读()

 

为应对广州严峻的登革热疫情,广州市水务部门除了对下水道、河涌等进行清理灭蚊,近日还在水体中投放了食蚊鱼。但这一措施引发了担忧和争议,有专家认为,食蚊鱼是有名的入侵物种,控制不当就会变成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自9月以来,广东省出现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其中最严重的广州市占了27000多例。

 

据广州市水务局介绍,为应对登革热疫情,水务部门投放了食蚊鱼。有媒体称仅天河区的天河公园湖、新塘水库、岑村水库及沙河涌等水体中就投放了5.4万尾食蚊鱼。

 

有专家认为,食蚊鱼是有名的入侵物种,控制不当就会变成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对此,广州市水务局有关工作人员在1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食蚊鱼主要是投放在可控的静态水体中,如人工湖、喷水池等。记者在广州市发的《广州市防控登革热工作指引》中看到,其中提出投放食蚊鱼,但仅限于“供观赏的喷水池可放养食蚊鱼或观赏鱼”。

 

食蚊鱼是鳉形目鳉亚目胎鳉科食蚊鱼属的一种,顾名思义,食蚊鱼就是吃蚊子的鱼,一昼夜能捕食200多只。因为能起到除害防病的作用,所以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1911年引入我国台湾,1924年进入内地,并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各低地水体中。

 

食蚊鱼的适应性很强,不仅可以生活于河沟、池塘、沼泽、水稻田等各种水体中,也能放养在小水池、假山水池、家庭种莲缸、插花瓶等小型水体里。它在水温5~40℃的环境中均能生活,平时喜集群游动于水体表层,行动敏捷。食蚊鱼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如果各地都普遍养殖食蚊鱼,对于消灭蚊子,有效控制和预防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将大有裨益。

 

食蚊鱼的传播来源于早期人们认为它们比土著鱼类更能捕杀蚊子的幼虫而得到推广。这种鱼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鱼类,一般发生在湖泊、港湾、航道和湿地。它们对生态的危害也正源于其高效的掠夺性捕食方式。

 

食蚊鱼雄鱼极具攻击性,其攻击其它鱼类,撕扯它们的鳍,甚至杀死它们。在其被推广后,非议随之而来,其并不能比土著鱼类消灭更多的蚊子,相反其造成了大量相似鱼类的灭绝。其捕食作用同样对当地浮游生物、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结构造成了影响。食蚊鱼还是一些蠕虫的潜在寄主,这些寄生虫可能被传染给当地的鱼类。

 

相关新闻推荐:海外购为有害物和生物入侵提供新渠道

微微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