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2%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
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一项针对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2%的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23%的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其中男生多于女生。学生患上抑郁症的几率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离家出走及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专家提醒,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干预,如果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一定要带着孩子及时就医,同时学生也应当对自身情况了解,多和家长老师沟通,多参加体育锻炼,预防抑郁症的不利影响。
11岁的杨刚(化名)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没想到1个月内成绩下滑至倒数几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经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生诊断,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杨刚患上了抑郁症!
最小的患者只有八九岁
杨刚上小学五年级,成绩好、不调皮,在父母老师眼中是一个乖娃娃,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你家孩子最近一月成绩下滑得很快,他的情绪很不对头。”有一天,杨刚母亲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介绍,除成绩下降厉害外,杨刚变得不爱说话,不与班上的同学交流。有时候,甚至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抹眼泪。老师建议带孩子及时就医。
杨刚母亲带着儿子到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就医,做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后,检查结果让杨刚母亲吓了一跳:11岁的儿子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严重时可能有自伤和自杀行为。”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医生黄明金说,杨刚并非年龄最小的抑郁症患者,他见过的最小患者只有八九岁。
每周新增100名精神疾病患儿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都可能患抑郁症?黄明金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学习压力大,社会节奏快,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当抑郁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或是持续延长,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饮食、睡眠、体重等,从而发展成抑郁症。
在黄明金看来,多数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不愿意见心理医生。
“抑郁焦虑属于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又不等同神经病。”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况伟宏教授介绍,儿童青少年的各类精神疾病比较多,心理卫生中心的门诊患者中,每周会新增加大约100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
况伟宏建议,孩子3岁之前应该和父母在一起。3岁之后,应该找准相应的定位,学会等待、尊重、协作,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大征兆小心孩子抑郁
医生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
最开始是流露出对学校不感兴趣、不想上学,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拒绝上学。在这段时间,孩子会很少外出玩耍,不与同学来往,对学校发生的事一点也不关心。
孩子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思维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过去有自信心的孩子,临考前却没有信心,甚至不敢应考。
学习成绩下降。黄明金提醒,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干预,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一定要带着孩子及时就医。
谨防中小学生抑郁症
中小学生处在人生不稳定的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树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上学习的压力,很容易患上抑郁症。我们必须对中小学生的抑郁症引起关注,那么如何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的产生呢?对于中小学生抑郁症的预防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端正认识。通常大家不敢正视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抑郁的理解,他们把抑郁状态、抑郁性神经症和精神病性抑郁混淆起来。听到抑郁便与严重的精神病联系起来。其实并非如此,平时最常见的是抑郁状态。教师和家长不能认为有抑郁症的人是思想品德、个性问题,或认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心血管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而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还需“心药”治。
2、家庭、学校的理解支持。著名心理学家雷萨鲁斯指出,日常生活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重大生活事件,另一面是不断的小麻烦。两者的交替出现及叠加的压力,将成为构成身心疾病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不用异样的眼光和语气对待他们,要用爱心、责任心、诚心、宽容心去帮助他们。研究发现,社会的支持可缓冲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减轻和预防抑郁症的效果。
3、加强引导,积极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走出自伤、自恋、自怜的封闭而狭小的心理空间,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情味。
4、完善人格,调整心态,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心。具体可如下去做:
①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②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③多参加有益的活动。④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特别要注意你评价自己、标识自己的方式。⑤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