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物盘踞农村 常见病熬成无药治
村医为生存、农民求便宜、药店乱兜售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村医教育背景薄弱,其中不乏赤脚大夫出身。开药不依据诊疗结果,而是按照村民要求,大量开抗生素类药物,成为村医的行医现状。“虽然我知道过量摄入抗生素不好,但没有办法,村民只认这个。如果我不开,他们就会去邻村治病,我就没法生存。”村医高险峰说。
据了解,村医出诊大多不收诊疗费和服务费,多靠卖药获得经济收益。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村医从每款药物获利相差不多,而药品囤积过期会赔钱,所以就挑“卖得俏”的进货,而抗生素“人缘最好”。
此外,基层卫生所大多条件简陋,缺乏静养护理条件,与上级医院缺少转诊机制。一些村医医术水平有限,为让病人快点康复,同时弥补技术处理上的缺陷,防止小手术的术后感染,或处理外伤时为预防感染,就拿无需使用的抗生素来“救急”。于是,“快”和“猛”成为村医治疗的重要准则。“如果没有及时下猛药,病情突然加重,又没有转诊机制,耽误病情啊!”老村医吴德智说。
在多地乡镇药店中,店员售卖作为处方药的抗生素非常随意。村民受经济能力制约,价格几乎是其选药的唯一标准,因此纷纷购买卖药者推荐的低价抗生素。而这些药物中,不少是在城市低价回收的过期药和无效药,甚至是假药。
吴德智举例说,中成药三金片和抗生素氟哌酸,都是治疗尿道系统疾病的可选药。三金片(72片装)经新农合报销之后售价15.14元,而氟哌酸在药店卖5元一盒,在一些“游医”、药贩子那里更便宜。“很多村民根本不看病情到底适合用哪种药,也不管药品质量,就一味追求便宜选择氟哌酸。”
谁来保障农村用药安全
一项研究统计表明,在国内医疗机构中,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将近80%,而实际上至少有1/3的使用者并不需要。在家庭购药中,我国70%的家庭常备抗生素药物,40%的家庭认为抗生素包治百病,并且越新越贵越好,而听凭广告随意购药、无处方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疗程过长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
专家指出,基层执业药师人才严重匮乏,导致我国整体用药水平较差。据统计,目前我国执业药师人才约20万,且多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按照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全国约需80万到150万名执业药师,方能勉强维持药品流通领域运转。若想将专业药师下沉到基层,人数则需达到2至3倍。
赵春杰建议,应加大对基层执业药师人才的培养力度,由专业药师进行药学服务指导,实现医药分离。“政府还应加大医学药学知识宣传,帮助基层群众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针对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应尽快对基层的老年病、常见病、易发病患者以及有药物依赖和药物成瘾的患者,设置转诊机制,减轻基层就医负担。对乡村医生和药师,地方政府可与城市三甲医院和医学、药学高校联合,建立进修培训长效机制,并增加相应的财政预算和政策倾斜。
辽宁省卫生厅基层卫生处处长董方表示,今年省里出台的一项改革方案提出,2016年起,全省城市二级以上卫生计生机构,医生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需先“下农村”服务半年。“我们力争使城市大医院医生更多地深入村一级,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将先进科学的医疗技术和用药理念辐射到乡村,提升农村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
有专家表示,缓解农村地区抗生素滥用的状况可以从药物购销入手。基层购进药物时,应考虑老人、儿童等需要特殊剂型人群,避免药物被简单切割或剂量翻倍,增加患者用药风险;对于不法商贩出售过期药和无效药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游医”、药贩子予以严厉打击。
相关新闻推荐:细菌耐药性导致老牌抗生素绝境 20年后无抗生素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