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推“中途宿舍”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区

喵酱| 2014-03-20 11:05:03
阅读()

在中途宿舍里,厨房里做饭的,餐厅里擦桌子的都是康复的患者,他们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来说,出院难、出院后如何适应家庭、社会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一些病人出院后因不适应而再度犯病。为此,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试点创建了一种帮助精神病患者过渡中转的“中途宿舍”,以家的形式让病人逐步适应家庭,逐步恢复他们的生活、社交等能力。但是,这种试点也遭遇了资金困境。昨天,北京市残联表示,今年将在全市推广“中途宿舍”,场地资金等问题正在研究扶持办法。

 

“家”的故事

 

学会像家庭一样生活

 

在海淀区百旺家苑的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8口人组成的临时家庭,其中6名是精神残疾人,1名护士和1名护工。

 

护士穆爱国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不过这个家的事,“更多还是大家商量着来。我们的家要怎么过,大家都要出主意。”每周,“家”里要开一次家庭会议,“有什么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对我有意见也可以提。”穆爱国说,家里的打扫、做饭实行轮班制。

 

昨天,这个特殊家庭的晚饭,就是由两名成员刘芸(化名)和马兰(化名)操持的,“晚上我们吃蛋炒饭。”马兰边说边熟练地搅着鸡蛋。其他家庭成员们有的在阳台上看风景,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看电视。

 

在这个约有150平方米的屋子里,居家用品都收拾得很齐整,地上、房里、桌子上都干净整洁,每个人床上的被子也都很规矩地叠好。

 

聊天遛弯与常人无异

 

说起这6名“家人”,穆爱国掩饰不住骄傲,“刚来时,每个人什么都不会做,我要慢慢地教,教他们摘菜、扫地、做饭、买菜,当然,复杂点的菜就由我或护工来做。”

 

穆爱国在自己的家里是个什么都不用做的大男人,但在这里,几乎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到。这个家每周买两次菜,每位患者生活费为500元,钱完全由家庭支配。月底有结余还可以去外面聚餐。

 

穆爱国说,很多人以前住精神病院里时,吃不完的饭随手就倒了,来了这里,也知道为家里算计了,买菜也学会了还价。

 

精神残疾人另一个问题,是交往能力的缺失。但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会聊天,聊各自的家庭,一起搭伴遛弯。”穆爱国说,这些病人的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得到很大恢复,“可以说他们随时都能出院。”

 

信任基础的开放管理

 

由于“家庭成员”的特殊性,很多人容易出现自残或伤人的情况,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在这个家里,厨房有刀随时可进,窗户随时可开。穆爱国的工作就是每天督促他们按时服药,防止病情反复。

 

穆爱国说,刚开始压力很大,就怕病人出事,后来才慢慢放松些。与精神病院封闭的管理不同,这里是全开放的,6位患者可以自行出门,去逛超市,买菜,遛弯,“只要按时回家吃饭就行。你信任他们,他们也就信任你。”

 

穆爱国记得,早几年院里组织患者游公园,几乎是人盯人,甚至是二盯一。但现在,穆爱国经常一个人带着6个人集体遛弯,有时还和别的中途宿舍一起出游,“有一次29个人一起去游园博园,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现状调查

 

进中途宿舍须多道评估

 

类似百旺家苑这样的精神残疾人中途宿舍,海淀区一共有10个,均由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下简称精防院)成立。

 

据了解,除了纯粹以康复为主的模式外,中途宿舍还有一种形式,是为年轻患者提供简单的工作岗位,比如在残疾人福利企业内加工一次性筷子,或是做收银员、洗车等,工作所得为病人自己的收入。不过,这些患者仍以家庭成员的形式住在一起,需要自己做饭、买菜、做家务等等,也有专门的护士照管。

 

并不是每一个精神残疾人都能进中途宿舍。

 

每个进来的人,都必须经过精防院精神科专业医生的多项评估,包括患者安全性、精神状况等等全面的检查测试,“评估合格的病人基本也就达到了出院的标准。”

 

精防院副院长武爽说,在医院长期的封闭治疗会让患者丢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也特别强,一旦突然出院会不适应,极容易复发。

 

但在中途宿舍,可以给予他们一个适应、过渡期,恢复一定的社交能力、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以便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也应该是精神病人治疗的最终目的。”

 

患者康复后仍难被接受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中途宿舍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精神病人,完全达到了出院的标准。但是,仍少有人能够回家。武爽说,去年,中途宿舍共为174人次的精神残疾人提供服务,但真正回家的只有14人。

 

武爽所在的精防院有61个患者,基本都入院5年以上,时间最长的一个,在医院住了30多年。

 

这些患者中,大部分都是非直系亲属是直接监护人,“家里完全没人管,有的一年也就看一次,就是有人管的也不愿意接走。”

 

穆爱国所在的这个家庭中,6个患者在医院住的时间基本都在5年以上,“如果没有中途宿舍,他们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出医院的大门。”

 

武爽记得,院里在2009年组织院里职工去意大利学习,“当时特别让我们震撼的是,意大利的精神病院床位非常少,病人即使去了,最多也只能住15天,更多的病人是在社区里进行开放式的康复。”

 

而我国精神病患者的现状是,一旦入院大部分会长期住下,且院里都是封闭式管理。

 

正是受意大利模式启发,精防院开始了对精神病人院外康复的探索,并于2011-2012年先后成立4个院外康复站点,并于2013年尝试成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康复园——精神残疾人中途宿舍,为精神残疾人提供一个家庭式的康复中转站。

 

资金安全风险都是难题

 

但是,现实首先摆在武爽的面前,海淀精防院设置的10个中途宿舍,全部入不敷出。

 

武爽给记者算了笔账,以百旺家苑康复点为例,房租费一个月8000多,算上水电气费、吃饭、护士、护工工资支出等,平均一个患者每个月所交纳的康复治疗费应为3500元,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现在一个患者每个月交费为1500元,还有500元伙食费,但这是拿出来给家庭支配的。”

 

场地问题则是另一个困境。据了解,10个中途宿舍全部为租赁用房,“去年有3个关门了,有的是因为房租太贵,有的是邻居不乐意,房主不愿意租。”

 

而更大的问题则是风险问题。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极容易发生逃跑、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行为,“每个精神病院里的防范是特别严格的,但在中途宿舍几乎是开放式的。”

 

武爽告诉记者,去年曾有2名患者在遛弯时,从中途宿舍离开回家,所幸最后都安全、顺利找到,“但如果一旦发生风险怎么办?巨大的责任只能由我们来承担。”她希望政府能对中途宿舍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官方声音

 

研究扶持办法推广中途宿舍

 

中途宿舍康复模式的成功,也引来残联、卫生等多部门的考察。中残联主席张海迪就曾亲自到现场了解中途宿舍。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精神残疾人确实面临出院难、适应社会难等诸多问题,而中途宿舍的出现,无疑能有效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相关负责人表示,残联今年已考虑在全市推广精神残疾人中途宿舍,为精神残疾病人提供一个适应过渡、回归家庭及社会的平台。

 

而对于“中途宿舍”所遇到的资金、安全等种种问题,北京市残联康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残联正在研究中途宿舍服务机构的扶持办法,以及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入住中途宿舍的补贴办法,在减轻机构、患者负担的同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中途宿舍的建设中来。

 

>>名词解释

 

中途宿舍

 

精神病人从医院康复后,如何回归社会往往是他们面临的难题。中途宿舍是精神病患者在医院与家庭之间的中间站,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回归社区前的过渡期住宿及康复服务。入住中途宿舍的,是可以康复出院但家庭还没有做好接纳准备的康复者。

 

“中途宿舍”以家庭模式出现。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进行最基本的生活适应,对回归社会起到过渡作用。(来源:京华时报)更多新闻请阅读:路在何方——精神病人的生存思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