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奶吧”安全隐患多 “放心奶”仍任重道远
奶源不明多头监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如今,“鲜奶吧”在我国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因主打“鲜奶直供”、“营养健康”,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然而,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由于存在奶源不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多头监管等问题,部分“鲜奶吧”仍暗藏乳制品安全隐患,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奶”依然任重道远。
新时尚
鲜奶吧主打营养健康受青睐
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附近,有一家“365鲜奶吧”,门口写着“牛奶要喝新鲜的,酸奶要吃现酿的”等广告语,每天都有不少消费者在那里购买鲜牛奶和酸奶。
“这个小站可以订牛奶,还可以电话订餐,我们周边的住户都觉得很方便。”南昌市民饶丹丹告诉记者,她已经在“365鲜奶吧”订购近一年的鲜牛奶了,这家“鲜奶吧”主打的“奶农直供”、“巴氏消毒鲜牛奶”,喝起来很放心。
不仅是江西,近年来,“鲜奶吧”在其他地方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经四路的“旺角鲜奶饮品吧”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销售巴氏鲜牛奶、酸奶、冰淇淋、奶昔等多种乳制品。
“最近来‘鲜奶吧’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经常供不应求,只好采取会员制进行销售。”“旺角鲜奶饮品吧”负责人杨晓霞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国的消费者更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乳制品。英国研究和信息咨询公司英敏特的报告显示,中国年人均牛奶消费量已经从2007年的16升提高至2012年的24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1%,5年内增加了50%。
“鲜奶吧”的兴起,恰好迎合了中国消费者“新鲜”、“健康”的需求。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是中国较早出现“鲜奶吧”的地区。2009年7月潍坊出现第一个“鲜奶吧”以来,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有3000余家各种类型的“鲜奶吧”,遍及全省17个地市。
作为山东济南一家“鲜奶吧”的会员,济南市民王家涛一家五口人的牛奶都来自于这家“鲜奶吧”。“超市里的盒装奶保质期动辄十天半个月,而这里买的奶保质期只有1至2天,感觉喝着更有奶味儿,我们家人只喝‘鲜奶吧’的牛奶。”王家涛说。
老问题
乳品消费新方式存安全隐患
虽然“鲜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不少业内人士反映,这个“新鲜事物”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乳制品安全隐患。
奶源不明。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统计科副科长胡智胜认为,“鲜奶吧”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事物,尚未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少数“鲜奶吧”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使用来源不明、不固定的生鲜乳为原料,导致出售的乳制品质量难以控制,为安全埋下隐患。
专业知识缺乏。从业人员缺乏乳制品专业制作知识也是一大隐患。记者通过网络搜索“鲜奶吧加盟”,出现了相关信息83万余条,查询后发现,大多数加盟企业都是在经营“鲜奶吧”所需的生产设备,而在技术培训、市场调研、连锁管理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告诉记者,部分“鲜奶吧”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和乳制品制作专业知识,制作工艺、操作方法尚有待规范。比如,有些“鲜奶吧”仅使用几千元的蒸箱消毒器,不能十分准确地控制消毒蒸煮的时间,存在一定隐患。
多头监管。“鲜奶吧”多头监管在我国一些城市普遍存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由于畜牧部门管奶源,工商管理部门管开店,卫生防疫部门管日常检查,各部门“只管一头”,缺乏全局统筹协作,导致监管难以“全覆盖”,一些不法商贩仍在开门迎客。
如何办
统一标准加强监管
针对“鲜奶吧”的食品安全隐患,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规范和引导,从而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有专家认为,应尽快制定出台“鲜奶吧”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引导“鲜奶吧”产业良性发展。张志民说,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定尚不能对“鲜奶吧”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管理,亟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有一定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
向健军也认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能够确保“鲜奶吧”生产和销售健康安全乳制品。当前,首先要制定全国统一的“鲜奶吧”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从业者培训和资质审核,并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从而淘汰那些不规范、不安全的“鲜奶吧”。
多位专家还表示,有关部门要加强“鲜奶吧”的“进口”和“出口”监管。在“进口”端,要鼓励和引导奶牛养殖场与“鲜奶吧”无缝对接,确保安全优质的生鲜奶直供“鲜奶吧”;在“出口”端,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和监管,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销毁,对于多次生产不合格产品的“鲜奶吧”还要吊销执照。(来源:北京晚报)更多精彩请浏览:深圳人乳交易走红 成年人可直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