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专家称城市太密集导致雾霾持续

vivi19| 2013-11-12 09:38:58
阅读()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在京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绿皮书称,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报告中雾霾天气会影响生殖能力的说法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市间稀释空间缩小,是持续性霾过程增加的重要原因。二次无机盐颗粒物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祸首之一,但目前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雾日数减少,霾日数增加

 

绿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是52年以来最多的一年(1961年~2012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1961年~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冬天多夏天少。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东部增西部减。从空间分布看,雾霾天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1961年~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东经100°以东)平均年雾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东部地区连续雾霾天气增加明显。

 

大城市多小城镇少。绿皮书经对比分析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大城市和小城镇年霾日数差别不大,但这之后,大城市霾日数明显比小城镇多,大部分年份超过50天。

 

应关注二次无机盐颗粒物

 

绿皮书称,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及扬尘。

 

此外,彭应登认为,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缓冲空间越来越小,尤其在中东部地区,大中小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了导致持续性霾过程的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污染物会慢慢稀释扩散,但需要足够的稀释空间。如果城市挨得太近,没有足够的绿色通道隔离污染物,污染物就会不断累积。”彭应登告诉记者,两个大城市相隔100公里左右是最合适的。比如,北京和天津相隔120多公里,距离比较合适,但中间还有廊坊市,存在其他工业、农业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污染物扩散缺乏足够的稀释空间。

 

“二次无机盐颗粒物也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被大大忽视了。”彭应登对记者说,它是对能见度影响最大的污染物,尤其是铵盐离子,在今年一季度的检测中占雾霾中污染物的42%。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二次无机盐颗粒物的主要前提物外,氨是其最敏感、最关键的前提物。生活中氨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用肥、畜禽养殖、垃圾填埋、污水处理以及人体排放。“目前这一块是管理上的盲点,国家还没有对氨排放加以控制,希望各地政府在制定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时,加以重点关注。”

 

各尽其责是治霾关键

 

雾霾天气是否会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严重?彭应登说,至少北京从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不会。与民众感观不一的是,近10年北京雾霾天实际呈下降趋势。中国气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从1998年底至2012年,北京通过采取坚决措施控制大气污染,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14年的持续改善。他说,虽然近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逐步下降,但因排放基数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锐减,所以当频繁出现异常气象条件而造成空气重污染时,会给人以空气质量不但没改善、反而继续恶化的印象。

 

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地区污染抱团的趋势,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绿皮书提出,必须实施区域联防联控。例如,北京的强霾污染治理不仅要考虑市内污染源,还必须考虑天津和河北地区的污染来源。对此,彭应登表示,治霾最根本在于各尽其责,只要各地方政府把自己区域内的污染控制好,把各自的责任落实到位,治霾的成效就能最大化。(来源:生命时报)更多精彩请浏览:中国再遭雾霾围城 去哪“洗肺”好?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