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餐餐大鱼大肉“慢性富贵病”易缠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餐桌上出现大鱼大肉并不是件难事。吃大鱼大肉可以给身体补充足够营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适量。大鱼大肉饱口福,警惕“富贵病”!年过古稀的宋老师,是一名退休的老干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宋老师家顿顿吃的是大鱼大肉,宋老师更是爱上了红烧肉和红烧猪蹄这两个菜,他也因此吃得肚圆肠肥的。谁料,竟然吃出了直肠癌,后悔不及。
两年前,宋老师突然就出现便秘的症状,有时一个星期才有一次大便,有时一天大便五六次,偶尔还有便血。开始,他把这一病症当成便秘痔疮来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但是也没有怎么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他也就不太在意。老年人便秘有哪些危险?
今年春节过后,他来省城的女儿家小住,到医院一检查,却发现患了直肠癌,全家人十分恐慌。不得已,宋老师只好住院接受治疗。医生马上决定给他做切除癌变病灶的手术。刚从手术台下来的主刀医生告诉宋老师的家人,宋老师的直肠癌病情为B期,癌肿已经占据直肠内壁的2/3,这个癌肿至少在病人体内存活了20个月以上。手术已经切除病灶和清扫了病灶四周的淋巴结区,至于癌肿是否有扩散和转移,要等待三天后的病理检验结果。
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宋老师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直肠癌的发病症状不明显,比较隐蔽,而且容易与痔疮混淆,到了直肠癌晚期才发现的也大有人在。如今,直肠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肝癌、肺癌、鼻咽癌、妇科癌症外,直肠癌的发病率排在恶性肿瘤第五位。
直肠癌是“慢性富贵病”
直肠癌跟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都是“富贵病”,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习惯随之出现了质的变化,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可促进胆固醇代谢物及次级胆酸的生成,有致癌作用;而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会增加致癌物质和大肠黏膜接触的机会。
其次,40岁以上中老年人容易患直肠癌,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直肠癌发病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另外,工业化社会造成的环境污染,农业现代化造成的化肥、空气、水源等的污染;还有食品污染,如非法或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超标等等。所谓病从口入,很多食物带来的毒素堆积在大肠黏膜,无法排解。毒素日积月累,在大肠内壁通过正常黏膜→腺瘤→癌变这样的演变过程,并非朝夕形成,属于慢性疾病。
排便习惯一旦改变要注意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命的关键。如果等到直肠癌在肠壁长满一圈、最终纸包不住火时才发现,直肠癌已经造成肠梗阻,病人起码患病长达20-24个月,已经是晚期了,危及生命。
要做到“三早”,就要关注日常生活的排便习惯。如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突然发生改变,包括出现血便、顽固性便秘或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腹痛,还有摸到腹部肿块,有贫血、消瘦、无力等症状,都应该到医院做检查,包括粪便隐血检查、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等,以便排查“肠积”、“积聚”、“下痢”、“脏毒”、“锁肛痔”等疾病,正确诊断出直肠癌。
直肠癌可分为A、B、C、D四期。A期,癌肿仅限于肠壁内;B期,癌肿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癌肿。目前,结肠癌A期病人的术后5年生存率在80%以上,B期约为65%;C期约为30%。
定时肛查,养成饮食好习惯
在直肠癌病人中,有50%是患直肠癌,而且70%的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都是生长在低位直肠,一个中指的长度就可以摸到。因此,40岁以上人群最好2年可以用直肠指检进行肛查1次。
健康人群常吃五谷杂粮等粗纤维食品可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容物(包括致癌物);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胡萝卜、茄子、鸡肝、葵花籽等和富含β-胡萝卜素的油菜、荠菜、苋菜、胡萝卜、花椰菜、甘薯、南瓜、黄玉米等,可大大降低直肠癌的发生率;肉类、动物蛋白和脂肪的超量摄入与结肠癌的发生相关系数可达0.7,因此要改变吃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另外,多吃含硒元素的动物的肝肾心、海产品、蘑菇、洋葱、大蒜、果仁类食品(花生、核桃、葵花子、栗子)等,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戒烟限酒是避免直肠癌时间累积的过程。
当然,积极锻炼有益身心,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运动,都是适合直肠癌患者的中等强度的康复运动。步行是最佳的有氧运动,如每天中速步行3公里,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运动5次,以心率加年龄达到170、运动后身体表面微微出汗为宜。
微微健康新闻栏目: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市民能够吃好喝好,但同时别忘了健康。过多的大鱼大肉会引发一些疾病,直肠癌便是“慢性富贵病”。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绝不能够暴饮暴食,荤素均衡,坚持锻炼身体。同时别忽略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