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大米”事件很有可能带来全国米慌

yuzuiming| 2013-03-26 11:58:55
阅读()
副标题

 


 
 

 

  污染:主产区土壤重金属危机加剧

 

  实际上,媒体已不是第一次报道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超标。早在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就表示,包括湖南在内土壤重金属超标已是普遍现象。

 

  一位不愿具名的土壤问题专家介绍说,相对于小麦、玉米等旱作作物,水稻是重金属的第一个受害者,因为在淹水的条件下,重金属活性增强,作物吸收的重金属更多,因此会出现“镉米”这样的问题。

 

  湖南省农业厅在去年的全省耕地质量管理会议上曾披露,目前湖南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呈现出从轻度污染向重度复合型污染发展、从局部污染向区域污染发展、从城市郊区向广大农村发展的趋势。全省受到镉、砷、锌、铜、铅等重金属污染越来越重。由于污染物通过根系吸收在农作物上积累,直接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上述土壤问题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环保监管不到位,农业就成为了受害者,很多地方用污水直接灌溉农田,有的工业企业把矿渣废弃物倒入农田,由此引起重金属污染等诸多问题。

 

  除了稻米主产区,其他粮食产区同样面临着土壤污染问题。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河南新乡一家造纸厂的废水直排麦田,农民称如此灌溉的粮食自己敢卖不敢吃。

 

  据了解,对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曾经进行过专项调查,并建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不过,对于有律师要求公开相关调查数据的申请,环保部以“国家机密”为由予以拒绝。

 

  九三学社中央在前不久两会上提交的关于绿色农业的提案中则透露,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都在60%以上。

 

  不过,由于土壤类型和作物吸收等特性存在差异,并不能简单地由土地重金属超标来判定粮食作物是否污染。上述土壤问题专家说,重金属本身不可怕,关键要看是否会被作物吸引并对人体产生危害。重金属污染不能简单靠含量来判断,还需要对土壤的污染源、症状、危害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毒大米”事件暴露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一个环境污染问题,为何污染存在这么多年却没人去管,为何直到“毒大米”的出现才引起关注,难道非要闹出人命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