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高 或因生活孤独
王翠玲:用声音挽救生命
“铃——”深夜11时30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援助热线室电话响起,王翠玲抓起电话,还没出声,就听到一阵长长的叹息:“这日子没法过了……”
“别着急,到底怎么了?慢慢说。”王翠玲温和地说,与此同时,对打电话者的自杀危险评估已经开始。
像这样的求助电话,王翠玲已经接了10年,她是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主任,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她负责的这条24小时热线是全国惟一对公众免费的专业心理援助热线。
面对电话线那端濒临绝望,想一死了之的求助者,这条随时可能中断的电话线,就成了王翠玲的“手术台”,她的声音就成了“手术刀”,争分夺秒地开始了电话线上的生死营救。
刚刚的深夜来电,是一位40多岁的单亲妈妈,姓乔,带着儿子和老父亲一起生活。
十几天前,老父亲因病去世了。给老人办后事时,兄弟姐妹互相埋怨照顾不周。乔女士之前就有抑郁症,丧父之痛再加上兄弟姐妹的埋怨,她一下崩溃了。
“现在一进家门看到我爸那张空床心里特别难受,不敢看爸爸的东西,其实一直是我照顾父亲,我比他们更痛苦,还不如死了算了。”
“你刚才说‘不如死了算了’,那你现在有没有想到自杀?”“有啊,我手里拿着刀呢。”
依据王翠玲的自杀评估,乔女士已属于自杀高危人群,不仅要化解她的情绪,更要想办法联系上她家人,不让她独处。
“你们能理解吗?你们能理解吗?”乔女士越说越激动。
她现在最需要能有人理解。王翠玲发现乔女士一直把声音压得很低,她一边开导她,一边试探性地问:“还有谁在家呢?”
原来乔女士的儿子在家,王翠玲想让乔女士的儿子来陪她,但被拒绝了,不过,乔女士听从了王翠玲的另一个建议,把手中的刀放到了一边。
“你如果真想死,可能也不会给我打这个电话,你还有生的愿望,我也愿意帮助你,我非常担心你的安全,你可以给我其他家人的电话吗?”王翠玲再一次尝试。
乔女士失声痛哭,她舍不得儿子,孩子从小就没有父爱,如果再失去母爱……终于,乔女士把弟弟的电话给了王翠玲。
王翠玲的同事立即联系乔女士的弟弟,大约七八分钟后,乔女士的弟弟赶到了姐姐家。此时,王翠玲也已成功地平复了乔女士的情绪。“如果还有自杀想法,再给我们打电话。”王翠玲说,挂了电话,一看表,这场心理救援已持续了整整50分钟。
这还没有完,针对乔女士这样的高危人群,在24小时、一周和一个月内,还要电话回访3次。乔女士的弟弟在回访时说,乔女士因抑郁暂时住院治疗了。
每一次接听都是对接线员专业技能、综合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10年来,王翠玲接听电话3000人次,其中高危电话700余次,成功营救了150余条鲜活的生命。“我希望能伸手拉住每一个濒临绝望的人,带他们重回看得到希望的生命地带。我愿意等待,也愿意守候。”这就是王翠玲和同事们的最大心愿。
微微健康网: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高引关注,生活孤独成诱因。而青少年群体自杀或因心理脆弱,但老人才是自杀主体。对此,我们应呼吁大家防老人和青少年自杀,保护好他们,关心关爱她们,让人们感到温暖,而不是无止尽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