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呈现“井喷”现象 已确诊2.6亿人

flower| 2012-08-17 09:20:52
阅读()
副标题

 

  疾病防治体系有待改善

 

  我国慢性病的高发态势,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2009年烟草框架公约在我国的正式生效以及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全民健身条例,在“十二五规划”里更是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一岁”的目标。自2010年开始,卫生部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已在全国建成39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12年5月8日,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这是中国政府首次针对慢性病制定的国家级综合防治规划。

 

  即便如此,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慢病中心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社会对慢性病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王健松告诉记者,与传染病不同,慢性病病因复杂,与生活方式、个人习惯和生态环境有关。但相应的,公众在这方面的教育和认识明显不足。

 

  我国疾病防治体系有待改善。王健松表示,从解放初期开始我国疾病防治体系的重点就是防治传染病,在经历了SA R S和禽流感的冲击后更是如此,但对慢性病的防治并没给予同等的重视。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方面仍存在问题“如今很多医院都在不计成本地采取各种高精尖的方式去降低死亡率,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考虑降低发病率。”王健松称,尽管我们正在努力建立疾病治疗三级网络,但资源投入明显不平衡,一些大医院发展过度膨胀而基层卫生机构资源不足,这也使得慢性病防治进程缓慢。

 

  对于有些疾病如慢阻肺的认识不足。有呼吸道疾病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重大疾病死亡率统计中,没有将慢阻肺单独列项,而是归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总体统计中,慢阻肺的相关统计数据长期缺失、慢阻肺的发病率长期被低估。而基层医疗机构治疗仪器的普遍缺乏,也导致我国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较低,致使许多患者失去早期干预时机。何权瀛表示,现在我国的慢性病医疗模式多是“因症就诊”:只有在慢性病表现出明显症状的时候才去就诊,在诊疗之后状态好一些就停止治疗“这种诊断只会使病人的体内机能每况愈下。”

 

  补偿机制不完善也深深影响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防治。何权瀛教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从1993年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哮喘病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哮喘专业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和“哮喘患者协会”三位一体的哮喘病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最终使得哮喘病的有效控制率达到80%,远远超过了亚太地区哮喘病百分之十几的有效控制率。但因为没有经费来源等原因,这项研究如今进展困难。

 

  王健松表示,慢性病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要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综合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加大基层医院建设,构建对患者“从生到死,分级管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微微健康网:我国慢性病呈现“井喷”现象,目前已确诊2.6亿人。而慢性病的高发对经济造成严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疾病防治体系有待改善,只有制定出合适的防治体系,才能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