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医院被曝医生私自卖病人 以床位紧张为借口
flower|
2012-07-13 14:26:17
阅读()
副标题
“多点执业”为何叫好不叫座
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所有好的医生都在公立医院,如果一个医生可以在多个医疗机构执业,调和医患供求之间的不平衡,这样的政策理应会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2011年3月1日,《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一年多过去,这项旨在推动医务人员合理流动的政策却没有受到预想的青睐,北京市签订多点执业合作意向书的执业医师寥寥无几。
据记者了解,医师多点执业不仅在北京遇冷,在早一年试水的广东省,同样也遭到冷遇。据统计,在广东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的一年多时间中,仅有100多名医生登记,而且均为同一系统内部多点执业。
表面上看,医师多点执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增加了优质服务的供应,还可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多点执业能够给医生带来更多的报酬,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提高基层的医疗技术水平,降低患者的费用。
那么问题的瓶颈出现在哪里呢?对此,北京市卫生局工作人员称,医生多点执业首先必须要经第一执业地点单位同意,然后才能到其他执业地点所在区的卫生局医政科登记备案。
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医生要实现多点执业,需要通过医生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局登记注册三个必经步骤。
但是大医院希望把好医生这样的优质医疗资源留在本单位。院长们担心如果自己医院的专家都去多点执业,恐怕会对自己医院的科研、医疗、教学带来冲击。而且,医生享受医疗、养老等等福利也都是由第一执业单位提供的。
由此可见,医师多点执业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改革的一个阻力。所在医院的态度成为左右这个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上一篇:温州因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共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