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 食品安全做得最好的是中国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牛奶中查出黄曲霉素事件,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品安全问题一种是明知故犯的不道德行为,但往往这种行为都是由无知导致的。因而,不可能指望食品安全现状在一夜之内就能够彻底改变。
“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单论在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时代,我们国家其实是做得最好的。”在昨日召开的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四川省食药监局副局长魏夕和有如此一说。我国在2010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而日本、韩国和欧美发达国家早些年就成功跨入这道分水岭。
魏副局长的观点随后也得到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食安委主任魏宏的专门回应。他评价,我国利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需要一两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跨越和消费升级,但是,我国的食品发展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起点低,进度门槛低、规模小。比如我省,食品安全生产环节有商家15000家,小作坊就占52%;而在流通环节,个体户占到95.5%;餐饮环节,小型商家占81.6%……但由于经济的两级分化,在社会精英成员的带动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直接和国际接了轨。一方面,公众目前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最高、容忍度最低”;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品安全问题一种是明知故犯的无耻,但绝大多数都是无知导致的”,因而不可能指望食品安全现状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魏宏副省长为此强调,不能疏忽了国情,缺乏按照自身规律推进的独立性。他举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牛奶中查出黄曲霉素事件,“我看了专家意见,黄曲霉素要是为零的话,某些农作物根本就无法生产,花生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就非常高,所以是不是应该有科学规范的评估?”类似的问题只有通过专项整治来进行“倒逼”。而在专项整治中,就区域而言,首先应该突出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高发”的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