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重肥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

jswei69| 2011-12-06 17:12:19
阅读()

  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的身体都开始肥胖起来,最主要的是,一些孩子小小年纪也开始超胖了,这种超胖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北京的超重肥胖症更是居全国之首。

 

  “肥胖现象是社会问题,如果乡村超重者成为肥胖主力军,体重问题将更严重。”就日前颁布的《2010年北京市幼儿及成、老年人体质监测结果公报》,市体育科研所所长安江红、群众体育研究室主任谭京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市民体质总体趋于良好,但控制超重肥胖形势仍然严峻。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颜纳新透露,将针对本次结果采取一系列全民健身的措施。

 

  本市市民多数指标与9月颁布的全国体质监测结果的升降趋势相似,但超重率、肥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用安江红的话说,就是“超重、肥胖已是影响市民体质与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吃得多活动少致超重肥胖

 

  关于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区别,安江红解释说:“两者互不包含。”用于界定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一般是体重指数(BMI),即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4、小于28为“超重”,等于或大于28为“肥胖”。

 

  “总体而言北方人肥胖率高于南方人,北京人肥胖率在全国处在靠前的位置。”谭京京说,这与北京作为大城市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很大关系,“饮食种类齐全,外出就餐容易超量;不少成年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没时间锻炼;同时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有待增强。”对此,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任弘也有同感:“饮食文化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成为社会生活的媒介。人们锻炼少,日常体力支出减少。摄入量大于支出量,脂肪积累,就导致超重、肥胖。”

 

  隐性肥胖需要警惕

 

  谈及肥胖现象的成因,安江红还指出,如今社会上引导健身的知识门类纷繁,市民有时可能无从下手。任弘还特别提到,除了监测结果显示的超重、肥胖者,“有些人体重不重,但身体肌肉少、脂肪率超标,成为‘隐性肥胖者’。他们存在罹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危害甚至大于普通肥胖,一定要警惕。”

 

  隐性肥胖一般从外表看不出来,容易被人们忽视,需要通过专门的仪器检测;隐性肥胖者的脂肪多堆积在内脏,容易损伤内脏功能。当大量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压、高血脂,最终导致动脉硬化等疾病。

 

  乡村人口超重率高

 

  谭京京说,本市“胖子哥”现象在城乡有着不同的体现:“总的来说,城镇肥胖率高、乡村超重率高,一旦乡村超重的人‘成长’为肥胖的主力军,全市的肥胖率将继续加大。”

 

  “要‘管住嘴、迈开腿’,使得摄入和消耗的能量对等。”安江红建议人们在体育锻炼中应注重全面性和科学性,“不能为了减肥而刻意节食,也不能只做有氧运动,忽视其他方面。首先要‘管住嘴’,均衡、规律地饮食。在此基础上‘迈开腿’,增加随时随地的小运动量,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达到效果。”此外,她希望市民有意识地提高健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知其所以然”,增强健身的主动性,“最好能组成锻炼伙伴、养成习惯,共同创造锻炼环境。”

 

  全民健身九大措施将落实

 

  颜纳新表示,针对本次监测结果,市体育局将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采取措施大力贯彻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首先,市体育科研所将联合其他科研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比如正在进行中的‘青少年体重控制研究’;市体育局也会加大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

 

  颜纳新说,体育系统将在各个体质监测网点开展“体质测试日”活动,介绍体测方法,给市民提供测试结果。本次监测过后,将利用这些数据对国家测试点的单位和人群进行“跟踪”,干预和指导其科学健身。其他措施还包括:举办“体育与健康”专业论坛;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关于改善体质的培训内容;完善全市体质测试网络,重点扶持全国试点——东城区创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继续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活动,邀请体育健身、医疗等领域的专家教授做客等。

 

  生活物质的提高,我们可以吃好点,但是如果吃胖到走不了路,那就是一种病了,为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要节制饮食,切忌不可胡吃海喝。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