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器代替肝脏工作 “人工肝”20年救1500人

xiaoke| 2011-11-21 11:23:57
阅读()
副标题

 

  20余年历程,获8项国家专利

  

  肝病研究是我国医学的重中之重。为攻克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高达80%的这一国际性治疗难题,李兰娟自1986年开始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救治研究,历经20余年的艰苦攻关,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获得重大突破。李兰娟院士领衔制订了我国首部《肝衰竭诊疗指南》。

 

  浙大附属一院的人工肝中心已逐步成长为拥有全国最高端技术的人工肝中心,并向全国30余个省市300余家医院推广了这一治疗方法。迄今,我国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已逾2万例。该院新型人工肝装置和生物反应器相关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

 

  人工肝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传染病学科的发展,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和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浙大附属一院,该学科人工肝技术等相关研究已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六次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人工肝团队与肝移植团队,共同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荣誉称号。

 

  生物人工肝的缺点

 

  一是使用体外培养的异种/异源肝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可能引起的异体排斥反应,并可能有潜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及致癌的危险。二是体外培养细胞替代自然肝脏的能力有限,而且受肝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保存和运输的生物材料限制,使生物人工肝的临床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