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数据市民该看谁家脸色?
xiaoke|
2011-11-03 22:42:28
阅读()
北京连续的大雾天气让市民担心空气质量问题,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市轻微污染。而微博上转发的美国大使馆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却要高出许多。对此,环保局方面表示,数据不能看别人“眼色”,自我比较是在进步。
官方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人家处于闹市区,咱的检测点闹中取静,郊区的都有,好与坏一平均,当然坏不到哪里去。况且,美国大使馆只是监测一个点,咱监测的是面上的整体情况,人家的数据可不是本质真实。
不过,环保局方面的解释,让人想起一则报道:
在那些雾蒙蒙的天气里,我和附近洗衣店熨衣服的工人、市场里卖蔬菜的小贩、出租车司机,或是在人行道上卖烤红薯的人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天气不好!”这似乎是一句通用的问候语,也是“哎呀,今天空气污染真严重!”的委婉说法。
这是今年5月26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的一篇老外看北京空气污染的文章。作者接着解释:就像他们用“好吃” 来形容各种美食一样,在污染问题上,他们常常用“天气不好”来描述糟糕的空气质量。这既是为了礼貌,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所以,有网友提问:“连续大雾导致空气质量很差,大雾天是不是就意味着污染比较严重?”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答称,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积累了污染物才会影响空气质量。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则说,实际上,从气象学而言,雾出现的机会很少,雾在全世界主要出现在高山地区与两极,在城市里看到的,十之八九都是霾。霾的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源于自然界的灰尘与人类活动的排放。灰霾与酸雨都是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当霾饱和以后形成雾,雾的污染浓度会很高。在这种天气下,每个人都是“吸尘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