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烟门诊由“冷”转“热” 公务员患者增多
距离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烟条例》正式实施已满一个月,在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的严格控令下,“烟民”们的感受如何?
本报记者近日从我市几家戒烟门诊了解到,近期以来,本来颇为“冷清”的戒烟门诊渐渐有了人气,主动前来戒烟的人群戒烟意愿普遍比较强烈,其中不乏社会地位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烟民,“迫于”单位压力前来戒烟。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研究员、朝阳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梁立荣是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的主要负责人,在她眼中,从“最严控烟令”实施以来,戒烟门诊也逐渐有了人气,从冷清艰难中“熬”了过来。
据梁立荣介绍,朝阳医院戒烟门诊从周一到周五全天开放,然而平时一天最多能有5个左右的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冷清。而近一个月以来,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了绝对的增加,每天最少平均都能达到五六个患者,甚至一天十来个患者前来就诊的也不在少数。从就诊时间来看,患者一大早、或是下午一开诊就前来的情况非常常见,“可见是专门过来戒烟的。”
同时,以往前来戒烟的患者中,多数是因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不得不在医生的要求下前来戒烟的,年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慢性病比较严重。而近一个月以来,前来戒烟的患者中至少一半都表示是因“条例”管控严格,单位和家里都不方便抽烟而来。
“20至40岁的中青年人多起来了,有的因为家里压力大、有的因为单位压力大,有的正好感冒咳嗽来呼吸科看病,就决定戒了。”梁立荣表示。同时,在工作中,令她感触最深的是伴随着“最严禁烟令”的颁布,整个社会对于戒烟的理解和执行度都有了增强。特别是社会地位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公务员、在公共场所工作的人群等,主动戒烟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个案:单位领导的烟灰缸都主动交了
“以前在单位里,想着反正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抽抽烟,也不影响其他同事。现在所有工作场所全部禁烟,作为领导也要起表率作用,总不能让同事敲门进来的时候看见我在抽烟,那真的不好。”北京市某委办局副局级领导告诉北青报记者。躲在卫生间抽?去楼门口抽?思来想去,只能咬咬牙狠狠心进行“戒断”。
根据2014年调查显示,我国三类主要吸烟人群中,男性公务员吸烟率最高,超过了60%。以往,在不少机关单位中,领导烟瘾大,带头抽烟,楼道里男同事成群抽烟的情况并不少见。而相互敬烟也成为沟通上下级之间感情的一种纽带。在“最严禁烟令”的高压之下,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在北京一些行政机关也有了改善。
领导的“戒断”直接影响了不少基层公务员,“以前走楼梯上班的时候,满地都是烟屁股,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楼道里还到处都贴着禁烟告示,听说领导都主动把自己办公室的烟灰缸上交了,都在主动戒烟,我们也不好意思再抽了。”一位供职于区县党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
梁立荣接诊的一位患者在机场工作,禁烟令实施后,工作环境内就没有了可以吸烟的场所,如果实在忍不住,需要花20分钟的时间开车出去抽,来回就是40分钟,这样的麻烦让他下定了决心必须戒烟,自己戒不掉,就到医院寻找药物戒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