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消除乙肝歧视 任重道远

程程| 2015-05-03 08:42:00
阅读()

 

日前,一个名叫吴昕怡的天津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因为她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这样一个悲剧,舆论的反响除了遗憾更多的是不解,这与她生前的种种遭遇有关:在自杀之前,她受到“特殊照顾”,长期住在一个只有玩具熊陪伴的“单间”,有多种因素导致了这种充满隔离感的生活,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竟因为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得知自己患有乙肝前,吴昕怡和许多大学生一样过着平静的学生生活,在母亲陈小玲眼里,女儿温顺乖巧,热心肠,喜欢搞怪。直到一次义务献血之后,吴昕怡发生了变化,她被确诊为大三阳,也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先是周围的同学疏远了她,然后她经历了几个月的休养。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重新入学那段时间,据家属的说法,学院的领导要求开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的证明,在医院无法开具此证明的情况下,吴昕怡的父母和学校采取了折中的处理办法,她一个人被安排住在一个“单间”,从此开始“隔离”生活,在接下来的半个学期,她都独来独往,悲剧发生在4月10日下午,吴昕怡在燃着炭火的房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吴昕怡为什么选择自杀,对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她的母亲和同学都证实她是一个脆弱、敏感的女孩,她留下的遗书也说:“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但如果将悲剧归结于个人性格恐怕过于简单。从媒体的报道不难看出,在得知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之后,吴昕怡的心理发生明显的变化,同学们不经意间疏离了她。当然,这种无形的影响尽管存在,但其实难以测量,唯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吴昕怡为何开始独居生活?这种近乎隔离的生活是否由歧视导致的?这个问题是外界的主要困惑,也是很多人对事件表示愤怒的原因。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吴昕怡的父母和校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陈小玲的说法是:学院领导告诉她,如果孩子坚持要来,学校只能给她调单间宿舍。家属甚至为此写了一份“父母说明书”,其中提到,“在单独居住期间产生的身体及精神的后果自愿承担”。对于这样一种结果,家属表示是在“不想休学就得住单间”的压力下写这份说明书。而校方并不认为这份说明书有强迫性,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强说,住单间“是学生和家长自己的决定”。该校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学校在学习生活上和其他学生没任何差别对待。

 

无论是强迫还是自愿,责任的划分显然不可以仅仅凭借这份说明书。昨天晚上,天津师范大学就媒体的报道做出回应,再次强调吴昕怡母亲强烈要求校方让女儿回校学习,但是,校方并未说明是否要求其出具“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证明。如果这一环节属实,那么后面的解决方案或许与这一要求直接相关,至于这个方案是由校方还是由家属提出,家属是自愿还是被强迫,已经偏离了问题的关键,争论的意义并不大。

 

而如果校方没有要求出具这份证明,如其声明所提到的那样,家属是主动要求吴昕怡单独居住,那么,对于事件的反思就有必要回到另一个层面。常识告诉我们,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生活,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要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必须避免各种形式的“隔离”。家属的独居要求明显对吴昕怡不利,而校方如果看到这种“隔离”可能强化吴昕怡的被孤立乃至受歧视,本来也应该明确反对这种要求。

 

目前看来,这样一个悲剧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这样的证明当然不合理,校方应该避免提出这样的要求,除此之外,无论校方还是家长都应该看到自身的责任,避免被隔离,是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要求。

 

相关新闻阅读:员工体检后“被下岗” 日资企业被指乙肝歧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