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预防登革热刻不容缓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为发热,一般持续5-7天,伴有剧烈头痛、肌肉骨骼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外,发烧伴皮疹且血常规检查出现血小板、白细胞指数降低等症状,均为登革热典型症状。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记者从广东省疾控中心获悉,2015年该中心在全省布控了551个蚊媒监测点,最近的监测结果提示全省存在14个登革热传播风险高的区域。
目前,广东省登革热疫情以输入性散发病例为主,而广州首例本地感染病例比去年提前两个多月出现。所以,随着气候转暖、雨水增多及各地蚊媒密度的上升,广东省因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加,“五一”假期临近,市民如出行到东南亚等地区,应留意当地登革热疫情情况并做好个人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是否曾经到过东南亚等地旅行。
今年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风险会更高
国家登革热防控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维中分析,广东的气候特点适合蚊媒,尤其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生长繁殖;地理上又和东南沿海登革热高发的国家密切接壤且交往频繁,而根据近期中国疾控中心的研判认为这些东南亚国今年登革热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所以一旦有输入性病例来到广东,加上蚊媒的存在,就会造成登革热在本地传播。
杨维中介绍,登革热病毒有四个血清型,若感染过其中一型后,再感染另一型病毒,这样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是显著增高的。所以,在2014年登革热流行的背景下,如果愈后的病例在2015年再次感染与上次不同的登革热血清型别,他们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会更高。
本市首例患者出现在去年“重灾区”白云区
据悉,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中不幸中招的病人是广州市白云区居民,一名62岁的男性,属Ⅰ型登革热,他是4月4日发病的。截至4月12日,全省内今年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22例,其中广州本地感染病例1例,境外感染输入性病例21例。疾控部门调查认为,首例本地病例的感染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因近期的输入病例通过蚊媒传播给患者;第二种可能是去年带毒蚊卵越冬后繁殖传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