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业发展陷误区 多一流环境“三流服务”
“一流的环境、二流的人员、三流的服务”常被用于形容当下的一些健康体检机构,由于数量快速增加,发展参差不齐,使得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出”大打折扣,也给当下火爆的健康体检市场带来了严峻挑战。
近几年,健康体检中心得到了医院、社会资本的青睐。一方面,医院管理者不愿在这一领域缺位;另一方面,相比于医疗机构的高成本、高风险和高压力,体检中心成本效益更高,备受社会资本青睐。
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上,有专家对过度体检乱象提出批评。在他们看来,被视为朝阳产业的健康体检要真正享受一缕阳光,还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
一流的环境,三流的服务
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中国健康体检机构从几百家迅速增加到近万家,真正成为新兴产业。据2012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健康体检人数达到3.68亿人次。
“一流的环境、二流的人员、三流的服务”常被用于形容当下的一些健康体检机构,其具体表现为体检前缺乏科学的讲解和个体化体检套餐设计建议,体检中缺乏统一规范的专业化服务流程及路径,体检后缺乏健康评估和跟踪管理,使得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出”大打折扣,也给当下火爆的健康体检市场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武留信对此直言不讳:“在短时间内,数量快速增加,必然存在发展参差不齐的情况。”
武留信表示,当前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首先是健康体检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一些尚无循证医学证据的仪器设备在部分体检机构被“重用”,而一些本应淘汰的设备却还在使用。其次,体检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大型医院,体检中心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可以保证。但在某些体检机构,体检人员不少是从社会招聘来的。再次,在民营体检机构中存在少数机构无序竞争的现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归根结底,上述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我国缺乏对健康体检的规范。”武留信说,2009年8月5日,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但相配套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与实施细则及流程”一直没有出台,“没细则就等于没有操作性”。
武留信强调,健康体检本身的重要价值不能被否认。健康体检的重点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这和病人看门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针对的是无症状的人群,通过细微线索进一步发现疾病,作出疾病早期风险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方案,实际上是“上医治未病”的一种体现。
检前问检后管,都没做到位
相较于管理层面的缺陷,缺乏个性化,甚至盲目追求“高大全”的体检内容是健康体检被大众诟病更重要的原因。
记者曾到一家民营连锁体检机构亲身体验,在销售接待处,身着护士服的工作人员只是例行公事提问了几个象征性的问题,包括个人病史,是否抽烟等问题,而最终推荐的套餐并不会依据回答的答案而有所不同。在记者追问下,工作人员表示,机构针对女性只设有两档套餐,以50岁为界限。
针对这一现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坦承,我国对于体检“两端”确实做得不够,一是健康体检前的问卷调查,以及针对不同答案推荐不同的体检方案;二是体检后的健康管理。
北京电力医院副董事长、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姜梅提出,体检应该“辨体施检”,根据患者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体质进行个性化、阶段化体检。单位体检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体检内容,讲究科学性,弱化福利性。
姜梅提出,当前体检机构“检的多、管的少”还受到付费机制限制,毕竟当前心理咨询、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如何收费都还需要建立新的付费机制。另外,还需要加强国家健康管理策略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打通健康管理师的职业上升通道,提供持续培训的机会,以提升其专业能力。
行业组织应担起自己的责任
201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包括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在内的多样化健康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0年前,健康体检还被认为是奢侈品,如今,健康体检已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如何解决当前健康体检相关设备、人员、环境、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证等问题,推动健康体检行业良性发展,武留信指出,行业组织应担负规范产业重任。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由行业协会制定一系列健康体检规范指南,包括医学标准、技术标准、人员标准等。
相关新闻推荐:教你读懂健康体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