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中国已丧失人口政策调整最佳时机

喵酱| 2014-11-28 16:29:43
阅读()

李建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国内知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表示,我国进行人口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是在2000年左右。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人口政策调整才刚刚迈出了“单独二孩”这一小步,这让我们丧失了人口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这为我们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埋下了隐患。

 

作为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一步,“单独二孩”政策曾被许多人寄予厚望,认为此举将改变长期以来的低生育率问题。然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政策实施1年之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单独二孩”的实际申请量仅为70万,远远少于预期。

 

如此低的“单独二孩”申请量意味着什么?下一步我们的生育政策应该往哪里走?日前记者专访了国内知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

 

我们进行人口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是2000年左右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看“单独二孩”申请遇冷?

 

李建新:这是由这一政策所对应的生育主体的特征所决定的。人口学上,15~49岁的女性都被视为育龄妇女,但现实中,生育主力军是20~35岁的女性。今天,这部分女性几乎全是80后90后。她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上一代一样只追求生育数量,而是追求生育的质量。而且,她们倾向于追求更好的教育与职业发展,导致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大。同时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女性,即便放松了对生育的限制,她们的实际生育行动力并不强。

 

中国青年报: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初,许多调查都显示,有50%甚至60%的人有生育意愿。为什么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差距这么大?

 

李建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生育意愿等同于实际的生育计划以及生育行为。生育意愿更多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表达,到了实际做生育计划时,受到的限制肯定要多一些,到了真正生孩子时,面临的困难会更多。比如,人们总说儿女双全最好,可很多人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发现太累了或养不起,就打消了要第二个的念头。

 

中国青年报: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学者建议,应尽快全面放开二孩。但您曾说过,我们已经错过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最佳时机。

 

李建新:我们进行人口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是在2000年左右。当时,我国的生育率已经进入人口更替水平(这是保证人口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维持这一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1左右——编者注)以下,这时候调整人口政策,有利于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同时,如果将20~34岁的女性视为生育主体,在2000年左右,这一群体大多是60后、70后,相比现在的80后、90后,她们的生育意愿会比较高,可操作性强,政策调整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人口政策调整才刚刚迈出了“单独二孩”这一小步,这为我们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埋下了隐患。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