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伤口治疗仪”:上海交大教授发明“便携氧舱”

喵酱| 2014-07-10 18:13:41
阅读()

胡鸣若副教授展示“便携氧舱”伤口治疗仪。

 

“便携氧舱”,一个手机大小的设备,一端连接在久治不愈的外伤伤口上,就能帮助伤口较快痊愈——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曹广益教授、胡鸣若副教授所在团队通过一次实验室“意外”,跨界开发出了一项新技术:便携式“伤口治疗仪”,有望书写伤口治疗的新篇章。

 

跨界发明缘起实验室“意外”

 

经久不愈的伤口是当今国内外外科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外科住院患者中,因难愈性的皮肤慢性损伤或溃疡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约占1.5%,其中糖尿病溃疡占36%,且比十年前增加了6倍。医学上常用高压氧舱帮助伤口愈合,但高压氧舱设备巨大使用不便,并且有一定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近日一项跨界发明,解决了这个医疗难题。有趣的是,曹广益、胡鸣若团队研制伤口治疗仪的过程,缘于一次小小的实验室意外。

 

2009年,一位工程师在一次实验中误操作燃料电池,导致从电池中冒出了微量的连续气泡。这个不经意的“误操作”产生的“气泡”,没有被一直关注实验的胡鸣若忽略。他通过测试分析,确定了这种微量的气泡是高纯氧。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新能源技术逆向使用后,确实可产生微流量、可控的氧气。

 

在每周的实验室工作例会中,胡鸣若和曹广益讨论了这个有趣的发现。进一步查找资料发现,国内外大量的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研究都表明,氧气在伤口恢复的各个阶段都起了重要作用,而缺氧是目前难愈合伤口的重要病因之一,但现有氧疗设备如高压氧舱由于体积庞大、不能控制形成微流量氧气,所以只能间断性治疗,即现有氧疗技术在伤口治疗中“未尽其效”。

 

经过一番调查后,胡鸣若、曹广益提出了新的构想:是否可以开发一种便携式的微氧发生器,让有伤口的人戴在身上,24小时连续使用进行伤口治疗,这样氧疗技术不就能“尽其疗效”了吗?

 

于是,一个小小的实验意外,成了一个创新的开端。

 

全国20多家医院开始试用

 

科学家早已证明,表皮伤口的愈合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95%以上的纯氧对伤口愈合最为有益。在实践中,烧伤病人等大面积创伤的病人都会以高压氧舱座位辅助治疗的手段。但高压氧舱体积巨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过21%,便携式伤口治疗仪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两个弱点。

 

通过五代开发,面向市场推出的便携式治疗仪不过手机大小,可随身携带,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以每小时3毫升的流量向创面提供95%以上的纯氧,形成与伤口面积相同的“局部氧舱”,并可保持伤口湿润,通过临床验证,对于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截至目前,伤口治疗仪共开发出了五代、四个系列的产品,获得了12项专利,其中3项同时申请了国际专利。今年在拿到市场准入证之后,已在江苏、上海、广东和山西的20多家医院开始临床试用。上海的长海医院烧伤科以及浦南医院都是试用医院之一。据悉,目前在山西省的72例临床试验中,伤口治疗仪取得了100%治愈的好效果。

 

交大科研团队表示,近期目标是想把治疗范围拓展到鼻窦炎、眼部炎症和水肿、外耳中耳炎症、阴道炎、窦道和瘘管、牛皮癣等更多疾病的治疗,希望将来能够在癌症和体内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曹广益和胡鸣若甚至设想:从这个开端起步,开创一个新兴的医学学科—微氧医学。

 

相关新闻推荐:多吃这15种食物有利于伤口愈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