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禁毒日”:剖析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园园熊| 2014-06-27 09:57:13
阅读()

 

昨天是“世界禁毒日”,习主席明确强调要加强禁毒工作保护人民身心健康,李总理也对禁毒工作作出相关批示。毒品对人们的身体危害是众所皆知的,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接触、吸食毒品,昨日,《非诚勿扰》情感嘉宾宁财神与导演张元也被曝因吸毒遭拘。那么,既然大家知道吸食毒品有害,为什么还是有人去吸食?关于这个问题,就让我们跟随专家去探究一下吸毒者的心理特征吧。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吸毒者及其吸毒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毒品的滥用和戒断与其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

 

尝试吸毒的心理特征

好奇

 

好奇心是个体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引起注意、产生操弄意念等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变化。它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无关,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青少年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好奇心要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而且他们会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

 

吸毒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充满了未知的诱惑,对于青少年就更是如此,因而吸毒绝大多数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尽管初次吸毒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我们发现,出于好奇心驱使所占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二。

 

享受心理

 

许多吸毒者都是从有钱开始的。有些人明明知道吸毒不好,是火海,为什么还要去吸呢?其要害就是“享受”,不设心理防线。

 

有一位吸毒者靠给别人拉石料起家,吃了不少苦,挣到腰缠万贯的地步。一位“好友”说:“老弟,别那么死心眼儿了,该享受享受了。”于是他跟“好友”来到了一个及时行乐的去处。香茗、美酒、歌女、音乐,实在令人销魂,尤其那叫不出名来的“香烟”,一支吸过,即有虚幻的飘飘欲仙之感。以后,他再也不用人引荐,便成了这一“乐园”的常客。令他留恋的并不是香茗美女,最有吸引力的还是那市面上买不到的“香烟”。他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它了。直到将汽车、房子卖掉,倾家荡产……

 

逆反心理

 

一些青少年在外做错了事,被家人发现,接受不了家长的严厉批评,认为家长纠缠不休,于是赌气吸毒上瘾。这部分人当中有的从小受父母娇惯,比较任性,有少部分属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家庭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吸毒的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家庭不健全,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离家外出,对子女放任不管,家庭生活极不正常。生长在这种不正常的家庭的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对家庭失望,前途迷茫、悲伤惆怅的精神状态中,极易被人勾引,误入歧途。有的一家两三个未成年子女都跌入毒坑,造成悲剧。

 

一些家庭条件好,生活优越,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以满足其物质欲望的办法,代替应有的思想、品德劳动观念的教育,使子女从贪婪物欲向寻求精神刺激发展。有些青少年知识匮乏,不懂利害,不辨是非,在精神空虚、思想飘移之中,逐渐成为毒品受害者。

 

吸毒成瘾后心理扭曲

 

大多数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情感、行为等都与正常人大不相同。

 

为了吸毒而撒谎

 

许多吸毒者将原有的财产吸光后又没有新的来源,为了筹集毒资经常说瞎话,欺骗亲人、朋友、同事。有的吸毒者向家里要钱说是去戒毒,实际上是去买了毒品。他们对亲人情感淡漠,甚至冷酷无情,在毒瘾发作时,如果家人不给钱,可以灭绝人性,杀害亲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