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横行农村 执法各自为政打假难

喵酱| 2014-03-03 09:21:50
阅读()

莫小松摄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法分子纷纷将制假售假犯罪的市场转移到农村。《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警方了解到,非法经营者将制假售假转向农村边远山区,除了兜售假化肥、假农药等农资产品外,农村地区的日用品、食品也难逃厄运。由于农村群众鉴别能力差、维权意识薄弱以及相关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原因,涉及农村的制假售假犯罪成为一个社会顽疾。

 

农村老人最易受害

 

根据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公安局的最新统计,2011年以来,大化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共立涉假刑事案件150起,其中涉及假冒商标案件22起、贩卖假币案件1起、假药假种子案件4起,其他经济案件123 起。这些案件的侵害对象主要是农民。此外,警方还协同工商、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查处涉假行政案件28起。

 

据了解,目前农村涉假产品出现品种多样化的趋势。“涉假产品包括伪劣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还有烟、酒和家用厨卫等生活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销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化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农村,中老年群体是制售假犯罪的重要目标。根据大化警方的分析,农村地区防控力量弱,而生产、流通成本低,农民特别是留守老人文化水平偏低、辨别真伪能力差,并且许多群众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些特点向农村地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广西百色市农村地区的涉假案件近年也在逐年上升。据百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林钢介绍,农村涉假犯罪还出现了专业化趋势,集中表现在品种丰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对农民群众生活有哪些影响?林钢说,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当地经济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农村涉假日用品多为高仿成品,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但危害不大,比如洗发水不出泡沫、香味不够或是异常香浓等;在食品中添加工业硫磺等。此外,在农村还经常出现一些因为使用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导致农产品减产减收的情况,这种危害要一个耕作季后才显现出来,等到案发时不法分子已人去楼空,农民诉求无门。

 

涉假产品欺骗性强

 

农村涉假产品究竟假在哪里?假到何种程度?

 

广西柳州警方去年8月捣毁一个制售假酒窝点,现场查获包装好准备销售的金锅米酒、糯米酒、红葡萄酒等9种共计800多件以及近5000瓶伪劣假酒和大量的包装纸箱、商标和化工原料,抓获嫌疑人1名。警方发现,这些假酒的制作工艺竟然是用水配合工业色素和化工原料勾兑。

 

除了“三无”产品,“贴牌”也是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

 

家住河池市罗城县黄金镇寺门村的覃某,窜到来宾市、南宁市等地,利用从网上学到的“技术”,从外地买来原材料及加工工具等,加工、包装成假冒某品牌的假化肥,销售给当地的一些农户,先后销出假化肥200多吨,牟取利益达60多万元。

 

河池市南丹县一涂料加工厂老板自行研发配方,利用双飞粉、石灰粉等原料混合加工成腻子粉投放市场。为加大销售量,这名老板到南宁市一厂家印制“嘉宝莉”、“立邦”等知名品牌包装袋,然后安排工人把自己加工厂生产的腻子粉装进假冒的品牌包装袋内。

 

警方介绍,对于这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产品,消费者有时根本无法辨别。这些假货具有很强的蒙蔽性和欺骗性,无论是商标图案还是包装效果,足以在市场上以假乱真。

 

农村打假亟须合力

 

农村涉假案件为何屡打难绝?大化警方分析称,涉假案件追查源头难是一个重要原因。销售假药、假农资、假烟的涉案人员多为外地流动人员,行踪不定,给公安机关追查源头增加难度。许多群众对涉假物品没有识别能力,往往上当多时才醒悟过来报案,而此时犯罪嫌疑人大多已逃遁,给公安机关的取证工作也带来难度。

 

此外,百色警方认为,作案方法隐蔽、案发时间长、分销渠道多也是打击的难点。农资产品涉假案件多半发生在农耕季节,需要很长时间才案发;日用品、食品分销渠道一般从市县一级分销到乡镇一级,从乡镇一级再到农村的小卖部或农资商店,最后转到农民手上,链条长、环节多。另外,分销渠道广也是一个问题,售假情况在多地存在,但金额都不大,且首次发现的一般是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机关难以串并案立案侦查。

 

去年4月,在河池市罗城县的怀群、天河、宝坛、黄金等乡镇,有个体户涉嫌无烟草专卖许可证从事卷烟经营行为,而且他们所出售的卷烟中多是假冒伪劣产品。警方根据线索深挖,发现一个人员涉及半个广西、作案长达5年之久、涉案价值达3000余万元的贩卖假冒卷烟的犯罪团伙。罗城警方经过近8个月的跟踪调查,足迹涉及南宁、贺州、桂林、柳州、防城港、河池、来宾等地,行程近10万公里,走访数十家银行、调查100多个账户,排查各种车辆300多辆、人员500多人,最终才获得大量证据一举打掉该团伙。

 

如何有效打击农村地区制假售假犯罪?广西警方认为,当前农村地区打假的模式基本上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牵头,工商、公安、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协调配合。但在执行中,工商、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由于各自主管业务部门的不同,往往存在各行其政的情况,导致一些刑事案件被降格成行政案件处理,一些行政案件又因不及时移交或不处理,导致违法人员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加强农村经济犯罪的防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来源:法制日报马艳覃宏浩)更多精彩请浏览:农村市场充斥“康帅傅”等山寨货 农民不满无奈接受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