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帝王”阿巴多因胃癌身体衰竭病逝
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
据法新社1月20日消息,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去世,享年80岁。舆论曾认为,阿巴多是继卡拉扬之后乐坛上的新“帝王”。在得知阿巴多去世时,中国著名指挥谭利华称:“得知这个消息我感到十分震惊和遗憾,他的指挥曾给我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达到了一种无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阿巴多因胃癌身体衰竭
克劳迪奥·阿巴多生于1933年,是当代著名的指挥大师,擅长德奥音乐作品和意大利歌剧的诠释。他曾独揽维也纳、柏林主要音乐团体的指挥大权,成为继卡拉扬之后古典乐坛上的新“帝王”。2000年被查出患有胃癌之后,阿巴多切除了近一半的肠和大半个胃。虽然此前一直习惯于躲避媒体,但他随即向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2002年,康复后的阿巴多组建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成为琉森音乐节灵魂人物,开始了新的音乐人生。据悉,1973年和2009年,阿巴多曾两次率团访华,特别是后一次在中国乐迷中引起巨大轰动。近年来,随着音乐活动的深入,阿巴多的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多次取消既定的音乐会。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大师已无法正常进食,身体十分虚弱。2004年1月20日,阿巴多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因胃癌身体衰竭病逝,享年80岁。
大剧院
阿巴多要求非常苛刻
尽管阿巴多是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泰斗级指挥,但与中国的渊源颇深。1973年,阿巴多曾率维也纳爱乐乐团第一次在北京演出。2009年,阿巴多又携琉森节日管弦乐团“移师”国家大剧院。
谈到国家大剧院当时启动的这一项目,演出部常务副部长任晓珑回忆:“琉森音乐节在国际众多的音乐节中是十分独特的,这除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原因外,最重要的是因为琉森音乐节有阿巴多大师。”
任晓珑提到:“对于古典音乐,如果在细节上做不到位,那么也很难呈现出应有的效果。所以阿巴多对剧场的要求、对于所有细节的要求也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尽管对于音乐本身十分苛刻,但是在任晓珑的印象中,阿巴多在生活中是一个十分随和的人,他说:“我们习惯叫他大师,但是我发现他和乐团合作的时候,很少有人叫他大师,大家都习惯称呼他的名字。我记得有好几次他都是自己坐着地铁到国家大剧院来的。当时他已经70多岁了,我们都有些担心,但是他自己感觉很好。不过他对待音乐是十分严肃的,经常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看谱子,看很长时间。”
任晓珑表示,本来2013年9月份他们计划再次让阿巴多来中国,而他本人也有这个意愿。但是在2013年4月份的时候,音乐节方面取消了这个计划,一方面是因为工作计划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听说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谭利华
阿巴多是我最崇敬的指挥
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著名指挥谭利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刚刚得知阿巴多去世的消息时非常震惊,也非常遗憾。2009年,琉森音乐节在北京演出时,我去听了他指挥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是流着泪听完的。”
谭利华提到:“1973年,他携维也纳爱乐来和2009年携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来的时候,我听了他两次现场演出。阿巴多的指挥永远是自然、洒脱和严谨的,他对于音乐的控制能力、演奏达到的那种境界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晚年他指挥琉森节日管弦乐团的那种富于生命力的音乐境界无人能及。为了琉森音乐节,他将自己一生的音乐朋友都招到麾下,那种对于音乐的得心应手以及准确的把握很难被取代。”
钢琴家王羽佳接受采访时称:“对我来说,非常幸运地在首次回国的大型演出便与阿巴多大师合作。那是一次对中国和欧洲都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另外,我的第一张协奏曲专辑也是与阿巴多一起录制。我觉得非常荣幸,也心怀感激,我想这些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此刻,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心情。”
乐评人张克新
阿巴多是精神领袖
在得知阿巴多去世的消息后,著名乐评人张克新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纪念文字。在接受采访时,张克新说:“我2009年听过阿巴多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之后,就决定每年夏天追随他到琉森去。在他生命的最后5年,我很幸运地听到了他在琉森的全部音乐会。我认为他去世之后,琉森音乐节也会陷入危机,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因为他无可取代。”
张克新说:“我之所以认为阿巴多不可取代,是因为我认为他已经不是一个指挥。在音乐上他是一个精神领袖,而其他人只是指挥。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我对他指挥的音乐无法评价,他的指挥不是我这样的一个人能够去评论的,我只能是欣赏。我被他的音乐感动和感召,这是一种无法名状的感觉,我不知道读者能不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但是阿巴多带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张克新回忆:“我听到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去年8月26号在琉森音乐节上阿巴多指挥的舒伯特和布鲁克纳的未完成交响曲。那场演出带有一种悲情在里面,我后来听说当时他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了,身体状态非常差。但是那一场音乐会他指挥得特别棒,我听完了之后久久说不出话来。他的去世让我觉得从此古典音乐又少了一位精神领袖,远处少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