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遗体资源何以捐赠“遇冷”?
红会相关工作人员在被质疑后上门看望
昨日,“路边社湖北分社”转发的一条微博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昨日清早6时54分,一位名为“小风”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昨天下午和红十字会谈遗体捐献的事情,我说我病情危重,不能亲自过去填表,他们的回答也很干脆,要不自己来填表,要不就不捐了,不提供上门服务。我只是想在我不治的情况下为社会再做出一点贡献……”这条微博在短短一天内,阅读次数就达到了20万人次,引来2000名网友转发和评论(11月13日荆楚网)。
按照红会方面的解释,作为省内唯一可以接受遗体捐献的机构,今年咨询遗体捐献的人员就达到7000人次,办理登记有1000人,但红会实际的工作人员只有14人,而具体办理捐献的工作人员仅有一人,假如还要上门服务,的确有些为难。
不过,遗体捐献这事儿,恐怕多半是当事人在弥留之际才会作出的决定,对于这些计划捐献遗体的人士而言,绝大多数不会具备上门填表的条件。这时,假如仅仅以红会人员紧张、分身乏术来拒绝这些人士的捐赠善意,或许被拒绝的捐赠绝非少数。而这边厢是遗体捐赠被红会婉拒,那边厢却是遗体资源的供不应求。既是众相争抢的稀缺资源,却又一点也不被珍惜,的确相当吊诡。
当然,这事儿假如全怪红会。当红会成为唯一可以接受遗体捐赠的机构,这一机构自然是毫无压力,更不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儿做好做完善,即便是遗体资源再珍贵,收得多收得少也不会影响人家的绩效,又何必为了多接受一个遗体捐赠者,而承受额外的舟车劳顿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提供上门服务”,其实是任何独家垄断机构都会有的风格,出在红会身上,其实大可不必觉得意外。至于说红会真的有多忙,既然红会遗体捐献中心主任都有时间为此事善后,上门去看望了这位捐赠者,不知是不是百忙之中顺带把捐赠填表的工作也代劳了呢?
基于此,真要让遗体资源体现其稀缺与珍贵,受捐机构的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恐怕才是唯一路径。(武洁)(来源:南方都市报)更多精彩请浏览:小伙病危欲捐遗体遭红会冷遇 红会回应称人手紧不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