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为啥喜欢找熟人?

bobo| 2013-07-05 15:43:53
阅读()

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需构建人与人之间的新型信任关系

 

近年来,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我国医疗系统大力推进改革。全国各地医院都开展了预约挂号,在便民就医方面有了很多改进。即使是全国人民集中看病的北京,各大医院都留出大量号源可以预约挂号,除个别知名医院外,基本能够约上。哪怕像协和这样知名大医院,有些科室的号每天也能在窗口挂上,比如儿科等。还有一些设立医事服务费的医院如北京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由于专家号价格提高,去看专家号相形之下反而更容易一些。但是,仍有大量的患者对这些渠道视若无睹,甚至不去尝试,而去一味托人看病。

 

事实上,漠视正常规则,喜欢走捷径,并不是单纯发生在医疗领域。有社会学家指出,这是中国长期处于“熟人社会”导致的情况,在其他诸如上学、找工作等领域,同样存在大量托人现象。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而来的“陌生人社会”,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凡事找关系的既有思维模式,办事先找人,有人好办事,仍是很多人的社会生存法则,因此造成了许多新矛盾。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翟学伟分析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已不能简单用“熟人社会”来定义。“熟人社会”是在血缘、地缘关系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化社会,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几辈子都住在一个地方,网络稳定性强,信息透明度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放心关系”。如今,人与人之间已不再是典型的“放心关系”,但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并没有完全撕裂。现代社会虽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也不会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仍然建立在同学、同事、朋友、战友等关系基础上,仍然处在网络中,这种社会形态不同于组织型社会,后者更倾向于高度分工化的市场社会。而在社会学意义上,市场就意味着陌生人的交流与交易。

 

他说,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对陌生人社会中如何沟通仍然不太了解,难以彼此信任。因此,虽然社会上已经有了大量办理日常事务的机构,有规范的制度来确保办事效果和有没有熟人都是一样的效果,但是人们仍将其定义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属于“不放心关系”,人们还是不想走出原有的同学、同事、战友等的熟人关系网。

 

而看病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日常生活中较重要的事情,将这样的事情放入市场化的陌生环境中来解决,又属于完全信息不对称的交流,很容易出现对交流对象的不信任。如果认识医生,那么信息真实性会有所增加,减少信息不对称。

 

看病找熟人,这个已经根深蒂固的植入了人们的头脑里,而“看病找熟人”对患者、对医院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病人无非是怕看病不踏实,加上怕等待的时间太长,医生则是非常的辛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现在中国以药养医的现状是导致医生之间挂号费拉不开差距的重要原因。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解决看病找熟人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人们认识到找熟人没有用时,才可能遵守规则,这表示,当前医疗体系的改革还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