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居民买药吃药太随意
建立药监、卫生、公安与工商等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
课题组认为,缺乏科学用药知识,易受广告和导购误导,医疗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城乡居民安全用药行为。
调 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普遍认为用药缺乏有效指导。62.4%的被调查者在获取用药信息时选择询问专业医护人员,但26.9%的人表示与医生沟通不畅,医生 只注重开药而不愿意回答患者的问题。近30%的患者将医生描述为“拿红包、乱开药、乱收费”的“黑心天使”。而本应有指导作用的药品说明书由于过于专 业,6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完全看懂,24.4%表示曾因为误解说明书而导致用药失误。
记 者在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时发现,门诊大厅设立了一个用药咨询服务台,每天有专职执业药师为居民提供免费用药咨询,并记录在案以作分析,更好指导用 药。医院没有为此增加太多成本,大约每年投入10万元。但是在全国其他医院,记者发现这类服务开展不多,也没有权威的网站可供居民免费咨询。
课 题组建议政府为广泛开展医药知识科普提供制度、组织和人员保障。将医药科学知识纳入素质教育教材;从医疗机构和医疗教育机构剥离部分机构和人员,培育一批 专门从事医药科普、公益咨询的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支持医学专家定期深入基层进行医药知识讲座;建立权威公信的医药知识网站,提供检索查询,进行在线医药咨 询服务。
对于儿童滥用抗生素问题,课题组建议加大对儿童医疗机构 的支持力度,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出台政策扶持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健全儿童用药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定期抽查,逐步实现电子处方联 网,可将目前针对大型医院抗生素的管制措施逐步推广到社区和乡村医院。
对 于农村“三素一汤”、假药、过期药滥用状况,课题组建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鼓励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进行指 导。逐步将医保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农村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零售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药监、卫 生、公安与工商等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加大抽检力度,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农村市场,打击针对农民的虚假广告宣传活动,净化农村医药市场环境。
90%的人去药店买药听导购的。53.1%的被调查者患病时首选去药店购药,93.6%的被调查者购药前会咨询导购人员,41.6%的人会购买导购推荐的药品作为替代。然而,记者发现,大部分药店导购并不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推荐的药品往往是贵药、新药等有提成的药品。
北 京市朝阳区居民李阿姨因为腿疼,去药店买壮骨膏,小区门口药店导购推荐给她一种贴膏,结果李阿姨用了后差点揭不下来。在导购介绍下,李阿姨还买了一种活血 化淤的气雾剂药物,花了57元,比某种品牌的类似药物贵了1倍多。用了后也没有觉得有导购说得那么好,李阿姨觉得花了冤枉钱。而药店导购却告诉记者,她上 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因为工作量没完成。
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员有过随意增减疗程的行为,或是自己更换药物。新疆的姜女士,一开始按照医嘱服用一种中成降糖药,后来自己觉得疗效太慢,换了另外两种降糖药,没想到造成低血糖而晕倒。
而 在儿童用药行为中,盲目给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显示,近30%的家长在孩子生病后,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 品种联合用药。医院里儿童滥用抗生素现象更为严重。根据北京儿童医院近年来的调查,95%以上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不同程度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1/3以 上为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并且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级别、价格越来越高。而抗生素一旦使用不当,很可能给儿童造成难以弥补的终身伤害。
对 于种种不安全用药行为,中国科协的调查发现,居民用药主要是凭经验、怕麻烦,同时医药知识匮乏,超过40%的人认为自己缺乏安全用药知识,69%的人看不 懂药品说明书。药店作为人们购药的主要场所,目前有36万家,一些药店尤其是单体店、规模较小的连锁药店,采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牟利。执业药师数量仅有不 到20万人,且大部分在医院工作,药店的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合理、规范地向购买者推荐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