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粽子出口 遭遇“国际化门槛”

xiaoke| 2012-06-23 09:36:39
阅读()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了,许多人纷纷给旅居国外的亲友寄送节庆粽子。却遭遇禁止入境的尴尬。为何我国传统美食迈不进“国际化大门”呢? 如何让中国传统国际化,成了众人讨论的焦点。

  

  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猪肉粽、蛋黄粽因原料限制难出国门,30余个国家禁止或限制粽子进口……端午佳节将至,传统食品本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记忆,然而“传统味道”却频频遭遇出口壁垒。如何突破“出海”门槛,成为业界的一个现实话题。

 

  传统食品遭遇出境难

 

  6月23日,全球华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不少人纷纷向旅居国外的亲友寄送节庆礼品。作为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时食,各类粽子成为佳节的礼品首选。

 

  不过,寄送荤馅粽子可能遭遇禁止入境的尴尬。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炜告诉记者,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企业在2010年成立了五芳斋香港公司,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2011年出口总额达5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素馅、鸡肉等品种。但一些熟制肉制品种等却遭遇“门槛”。

 

  粽子出口面临的障碍首先是馅料受限。业内人士介绍,出口速冻粽子的加工要求较高。除了速冻设备及技术需达标,熟制猪肉馅等出口常需要提供工艺流程等相关资料,并申请许可证。据了解,已有法国、西班牙、丹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禁止粽子邮寄入境;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则禁止含有肉馅和蛋黄馅料的粽子携带、邮寄入境;还有一些国家要求,含肉制品需经监控热加工。

 

  无独有偶,同为节庆食品的月饼也遭遇“出国难”,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限制或禁止我国月饼进口。“各国对食品设立进出口门槛,原因各不相同,还不能轻言是"壁垒"。”上海市糖制食品协会秘书长冯富生表示,目前企业及个人只能了解、遵守各国规定,选择部分可出口品种报关,等待对方放开相关限制。

 

  出口“障碍”何以频现?

 

  统计显示,全球华侨华人总数已有约5000万人。此外,中式餐饮文化传播也带来新兴需求粽子、月饼等“中国味道”却为何仍难出国门?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生Claire说,事实上自己对中国的传统美食还是比较偏爱的,在家乡当地华人区售卖的普通粽子售价为每只2英镑至4英镑,价格是国内的数倍,但即使这样仍不乏购买者,“中式美食实际上很受欢迎,但海外能购买到的粽子品种却相对较少。”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出国难”的主因是标准差异。一方面,欧美等出口地的评价标准较高;另一方面,部分传统企业的现代化和品牌意识不足,缺乏认证的制造工序难以融入海外市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军指出,除了标准差异外,一些国家可能借进出口门槛保护本国市场及餐饮文化,尤其是现代化的加工监测标准对传统食品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味道”如何“国际化”?

 

  专家认为,我国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对原料、添加剂和关键工序进行溯源监控,同时也要加强贸易政策沟通,引导企业完善现代化工艺规范。

 

  “从根本上说,行业的工业化水平决定了食品进出口标准。”汪亮认为,一些国家对中国传统食品设限,反映我国相关行业需升级技术水平。企业拓展市场应从自身做起,提升传统食品业的国际认可度。

 

  文军认为,随着华人交往圈不断扩大,加上西方人士开始接触了解中国食品及文化,海外传统食品市场有望持续增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在海外设置加工点,借“当地原料、中国工艺”的模式规避限制。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食品出口总额为530.8亿美元,增长23.3%,同时进口达725.3亿美元,逆差为194.5亿美元。专家认为,海外食品市场仍有增长潜力。面对种种门槛,我国企业不应简单视其为“壁垒”,更应加快技术进步,推动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和市场效应的传统食品走出国门。

 

  小编认为,要让中国传统味道走向国际化,我国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应从在对原料、添加剂和关键工序进行溯源监控,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贸易沟通,引导企业完善现代化工艺规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