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为高分嗑药 国内也存这种现象

cuteyy| 2012-06-19 09:46:28
阅读()
副标题

 

  限制开药难以根本解决

 

  围绕学生“嗑药上大学”现象,美国社会正展开讨论。有科学家认为,需要认识到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药物对个人的益处。有研究人员早在2008年就在《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提出“应当欢迎那些增进我们大脑机能的新方法。”也有人把矛头指向药品管理部门和医院,指责他们“用药尺度不严”。

 

  美国药品管理局将阿得拉、利他林等同列为二级受管制药物,认为“这些药物最容易滥用,且极易上瘾”,所以受管制级别等同于可卡因和吗啡。但现实是,青少年大多能从朋友、经销商那里获取药品。蔡美儿认为监管存在问题,“很多此类药物在美国的药店里都有,甚至不是处方药。中国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这些精神类药物极可能损害孩子的健康。”

 

  华盛顿地区一所顶尖公立学校的一名高中生自述,为了冲击顶尖大学,他让心理治疗师误认为他患有多动症,并因此获得30粒阿得拉。后来他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药量也从起初的每天30毫克增加到300毫克。直到某天晚上,在服用400毫克的药物后,他的心脏开始狂跳,产生幻觉,然后抽搐。他被迅速送至急症室,最终在戒毒康复中心待了7个月。

 

  有人说,对待一个畸形的成功观,药品管制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毕竟很多人认同“优秀学生”的定义就是出类拔萃的成绩。“家长、老师给我的压力,让我认为通过服药去追求好成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我来自一个看到B、B+、A-都会失望的家庭,只有取得学术上的优秀才是成功。”一个洛杉矶的20岁男孩如是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