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饼提价一成 “想涨就涨”要不得

azsqwe| 2012-04-12 11:52:20
阅读()

  新华网上海4月11日专电题:西饼提价一成 “想涨就涨”要不得

  新华网记者周蕊、陈爱平

  近日,记者走访上海、北京多家西饼店发现,店内多种产品提价,涨价幅度在一成左右。专家分析认为,西饼原材料价格并没有显著提升,涨价更可能源于商家的定价策略。专家建议,对西饼这些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常规食品,要进行价格监测,不能让其“想涨就涨”,以保障消费者实际感受与现行物价指数相匹配。

  西饼提价一成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较2月CPI同比涨幅3.2%又有所抬头。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北京多家西饼店发现,店内的部分面包产品价格有所上浮,咖啡热饮等也提了价,幅度在一成左右。

  85度C某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开始,各门店部分品种的面包、蛋糕、咖啡等产品价格均有所上调,上调幅度在0.5元至2元不等,幅度在5%到10%。

  同样,面包新语部分商品的价格也涨了。例如,“家乡香肠”“黑比寻肠”从6元涨到了7.5元,原价6元的“松松”现在卖到8元一个。

  而巴黎贝甜大多数面包也有所提价。如铁板披萨从8元涨到8.5元,芝士球从8元涨到10元,大的鲜奶蛋糕每个也涨了10元。

  在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BHG超市面包房,记者看到,原本每公斤20元的蝴蝶酥等糕点涨到每公斤25元,提价幅度高达25%。售货员表示,超市通知称由于上游的食用油涨价,所以对终端产品提价。

  比起涨价,西饼店的忠实消费者们更介意西点的质量。“其实涨1元至2元对我来说并不会特别敏感。”家住上海市徐汇区的张镐告诉记者,“但是面包越来越小,分量越来越轻,口感越来越松,这才是让我最难接受的。”

  “成本上涨论”靠谱吗?

  西饼店价格上涨源于“成本倒逼”?专家认为,从近期来看,西饼原材料价格并没有显著提升,租金、物流、人力成本虽有所提高,但分摊到终端产品也并不多,涨价更可能源于商家的定价策略。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农副产品长期来看是上涨的趋势。

  东方艾格食品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并没有特别走高,但租金和人力成本确实有所上涨。

  “在食材中,奶油、牛奶占到成本的一半,这部分价格确实在上涨。”马文峰说,“但面粉、糖的价格目前来看并不在历史高位。”

  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刘满平分析,无论是从统计数据看,还是现实中的感受,近两年来国内通胀水平和农产品价格长期高企,而人力、店面租金及物流成本持续增加客观存在,对餐饮业确实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

  “人工成本一直在上涨,但分摊到终端产品,人工成本的因素影响并不大。”马文峰说,“另外,一线城市的店面租金较去年同期上浮10%左右,这对门店成本还是有影响的。”

  来自上海社科院的报告分析称,本轮通胀已达到劳动力生活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阶段。而劳动力价格上涨意味着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农村的生产率并没有大幅上升,长期来看,这将倒逼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撇开成本因素,商家的定价策略对餐饮价格的影响也较大。“西饼店刚进入消费市场时,大多采取低价扩张策略,甚至会用单个门店的亏损来赢得市场。但在这些西饼店有了一批忠实顾客群后,西饼店要提价才能收回成本。”

  顾晓鸣认为,这样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仍然保持低价,很可能出现恶性竞争,最终回到“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这是对消费者最不负责任的。

  西饼不能“想涨就涨”

  专家建议,对西饼这些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常规食品,要进行价格监测,不能让其“想涨就涨”,以保障消费者实际感受与现行物价指数相匹配。

  不少消费者反映,随着西饼店越来越多地进入百姓生活,面包等西饼不应再被看作“新奇”的东西,而应被看作是“必需品”或者“粮食的替代品”。

  顾晓鸣建议,随着西饼、西餐进入国人的生活,应将其价格纳入监测甚至是价格监管。“尽管有些高档西饼店的定价除了商品本身还有品牌溢价的因素在里面,但应对一些‘基本款’西饼进行价格监测和成本核算,让消费者花钱明明白白。”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