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丙肝事件需有深层次反思
2012年2月22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的叶女士一家四口,除了丈夫以外,其余三人都被检验出感染了“丙肝”病毒。当地居民反映,家住该县响水路一带的近200名居民感染丙肝,原因不明。
相比曾发生在安徽省涡阳县的丙肝风波,紫金丙肝风波透着点神秘气息:一是,事发多年,肇事源头依然是个谜,有怀疑是诊所注射,也有怀疑理发店;二是,此事早已被医疗专家发现,在社会力量的介入之下,当地政府竟然无动于衷,甚至恶言恐吓牵线的村民。如果不是媒体的再度曝光,这场丙肝风波大概要永远埋藏在民间了。
可以说,紫金丙肝风波对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为它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软肋”。回顾事件经过,我们会发现: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极其孱弱,在2010年南方医院发现异常算起,近两年时间里,当地政府不仅没能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查清病源,也未将丙肝疫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更没有对社会发布,致使疫情进一步扩散、恶化。
或许,当地政府是出于维稳的考虑,或者是基于维护自身政绩形象的顾虑。但这种现实却恰好说明了公共卫生体系的严重不足,至少可以看出基层公共卫生防治系统疫情报告缺乏顺畅渠道,对疫情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并没有有效执行,此外,监测预警制度和应急设施设备也不完善,以致至今仍无法得知实际感染人数。
值得庆幸的是,在一些医疗机构的努力及媒体坚持不懈的监督之下,河源紫金丙肝疫情开始出现转机。在国家疾控中心和省市专家的努力下,查清病源只是时间问题,受感染者要遭受到的痛苦或有希望得到缓解。可是,如果不能引起更深层次的反思和警醒,从源头上打牢公共卫生体系的根基,此类风波或还将再次上演。
具体说,首先要完善并加大对瞒报或消极对待疫情的责任人的惩处或问责机制,其次是理顺公共卫生体系,排除地方政府对疫情通报的干扰,再次就是继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杜绝对信息不予披露反而隐瞒真相、官员过分重视经济增长而对民生重视不够等弊端。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脏炎症,全球范围内的感染率在1%到3%之间,血液、性接触和母婴等都可传播丙肝病毒。其中因为注射器或创伤性感染是近几年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微微健康网提醒,如果早期没有及时发现,丙型肝炎会转变成慢性,感染二三十年后大约有超过一成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