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消除艾滋病歧视正努力着
艾滋病歧视是对艾滋病患者的一种严重侮辱,对他们人格的歧视。时下,中国正在努力减少直至消除民众对感染者人群可能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中国已将“减少社会歧视”列入“十二五”期间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13亿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首例艾滋病人,截至2011年10月,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万例。在不少人意识中,“艾滋病”这三个字意味着罪恶、可耻和危险。
固有观念使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的处境艰难。
新疆伊犁州伊宁市艾滋病宣传员,同时也身为感染者的(丈夫针剂注射而感染)阿依努尔也坦言,当初在她得知自己成为感染者后,“认为这个病很脏,几个月,不敢出门,不敢去亲戚家,也不想去医院”。
民众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回避也加大了防控难度,有中外机构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权威评估指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即目前有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而今,艾滋病问题已不单局限于医学层面。有观察人士认为,艾滋病问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民族素质,影响到国家的伦理道德,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安定,对政府的政策形成了挑战。
中国官方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多次视察防控艾滋病一线,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也加大,2011年已达到22亿元人民币。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同时享有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并受法律保护”。
在公众视野中,被世界卫生组织任命为“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的中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出演的反艾滋病歧视公益广告在国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循环播出。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反歧视宣传有效途径。伊犁州红十字会官员称,社区演出根据自身经历改编,向社区居民表述感染者及其家属受到的各种歧视并歧视给他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传达降低歧视不仅是帮助了感染者,而且是预防更多人感染的有效措施。
中国整体上虽属艾滋病低流行国家,而随着疫情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控任务艰巨而复杂。卫生部长陈竺将“艾滋病社会歧视较严重,消除社会歧视困难较大”列为卫生部面临的挑战之一。
官方曾在公开场合播放过一部反歧视纪录片,片中,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站在街头,坦然写下自己的病情,并渴望得到路人的一个拥抱,然而许多人得知情况后都绕路而去,就当一位小年轻姑娘对艾滋病感染者张开了怀抱时,在场观影的人们的响起热烈掌声。
此间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一种来自制度性歧视,另一种则是文化性歧视。制度性歧视可以通过调整法律、政策来解决,而文化歧视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