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知识丰富 但需要完善改进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非常多的养生知识,靠传统文化宝库,发展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养生知识需要完善和改进。
任何理论知识都必须要依靠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具有指导意义。如果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发生了改变,那么相应的知识体系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传统哲学文化宝库《易经》损卦就提出“与时偕行“的概念。
具体应该从社会历史背景的变迁说起。
1、我国的汉族是一个人口密度相对大的农耕民族,相对于西方渔猎游牧民族。植物性食物供能系数低,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耕地都集中在极少数地主和贵族手里,我国古代90%的百姓都要靠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都有繁重的地租、皇粮和徭役需要百姓承担,如果赶上战乱和天灾,那么百姓就要靠野菜甚至树皮充饥。
2、古人劳动工具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所以古人往往都是能量摄入不足,过度劳累以及食用霉变食物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为多。所以我国自古就有秋冬进补的养生习惯。我国流传最多的就是吃补药,吃补品。
3、我国自古也是容易缺盐的民族,古代百姓身体虚,体力劳动繁重,出汗多,身体对盐的需求量大。由于生产运输能力低下和贪官的盘剥,我国大部分百姓对缺盐都很敏感。我国大多数菜系都是盐味重。
4、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区都有酗酒的习惯。中医把酒列为百药之长。因为酿酒需要很多粮食,所以在我国古代能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普通百姓的向往。能够喝上酒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而普通百姓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的。因此亲朋好友相聚,主人让客人吃好喝好是好客之道的表现。另外因为酒具有活血化瘀和促进代谢的特征适量应用对于身体虚弱,气血於阻有一定的作用。
5、古代百姓由于食物资源贫乏,即使食物有些发霉也不舍得丢弃,所以造成食物中毒也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受中药相克的影响也归纳为是食物相克造成的。
6、传统各种食疗秘方在民间广泛流行,传播。这起源于中医药食同源文化。其实中医及中医药学,应该是我们祖先最早对生物学的认识,因为受时代科技水平局限,只能靠实践总结。但是在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它却缺乏分子层面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虽然现在科学还有些解释不了的生命现象,还需要在传统中医中寻求灵感和帮助。比如对很多植物的功效缺乏科学解释,对全息反射区功效作用原理还没法解释。但是传统中药和食疗必须要经过现在科学研究总结,来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另外人体生病的原因机理复杂多样,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状态残差不齐,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传统医学中即使是食疗也必须要经过医生的临床诊断才可以给予相对的指导建议。而民间流传的对于某一个人有效的食疗配方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很多食疗配方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和营养搭配原则,偏信食疗甚至会延误病情,造成营养失衡。从科学上来说食物中的产能营养素对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的症状效果很好,比如低血糖造成的晕厥。古代劳动人民普遍能量摄入不足和过度劳累,而及时补充能量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现在人能量营养不良已经很少见了。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是依靠植物化学因子和植物营养因子的相互配合所起的作用。而普通食物中所含的植物化学因子很少,对于现在人几乎不具备治疗作用。所以社会上流传的绝大多数食疗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也是难以被重复验证的。均衡营养才是抵抗疾病的物质基础。
7、古人由于受认识局限,只是根据效果来猜测事物发展的原因,但是经过现在人们用精密仪器验证有些是不正确的。
现在时代背景和古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量越来越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能量越来越多,脂肪越来越多。我国的菜系含盐量太高,烹调方法以油炸、烧烤、烟熏等不健康的方式应用太广。另外而40%的肝硬化死亡人群都是长期过量饮酒造成的,所以劝酒风俗到了现在以及变成恶俗。关于食物相克的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和兰州大学、哈尔滨大学联合临床试验证实食物相克是古人错误认识的结果,也是误导大家的知识。
我们传统养生知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必须要站在科学验证的基础上传播,提出适合当代社会特点的饮食结构特点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很多的知识需要矫正和改进。我们要用现在的高科技水平对于营养、健康的新认识传播给大家,现在很多误导性的健康知识还在广泛的流传,也造成很多大众认识的误区,也希望更多的人用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去矫正这些错误的知识。让真正有益于大众的健康知识为我们的国民健康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