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医疗纠纷满意度超95%

jswei69| 2011-12-25 01:15:48
阅读()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公立医院改革被公认是医改的难中之难。在这一年里,全国公立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安全质量,探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一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方向如何?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日前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推行了哪些便民惠民措施?

 

  答: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质量提升的要求。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广预约诊疗、开展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等。

 

  为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各地建立了预约诊疗制度和分时段就诊制度,优化诊疗流程和环境。例如,浙江省、北京市建立全省(市)统一的预约诊疗平台;上海市36家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天津市开展“医指通”社区便民挂号平台。

 

  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有96.9%的三级医院(1237家)开展预约诊疗、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北京、广东等地,人民群众就医比较集中的三级医院预约就诊比例都已超过50%;对于妇产、口腔等一批需要长期诊疗的科室,已全部实行预约挂号。如北京市双休日日均门诊量达到工作日日均门诊量的51%,近一年中双休日门诊量相当于新增2至3家大型三级医院。

 

  为减少患者垫支、“跑腿”,各地开展基本医疗保障即时结算服务,全国超过90%的公立医院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即时结算。全国医疗机构增加约15万个结算岗位工作人员,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实行信息化联网。全国5412所医院近3万个病区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问:为破解老百姓“看病贵”难题,各地采取了哪些对策?

 

  答:为减轻患者负担,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一是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促进医务人员合理诊疗。1677家医院的9098个临床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对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75.7%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参与同级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三是积极推动注册医师多点执业。190个县(市、区)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在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在持续4年每年上涨均超过5%之后,今年上半年门诊费用上涨0.3%,住院费用下降0.1%。

 

  问: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推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答: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大力开展医疗卫生系统“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我们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截至2011年10月,全国已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门组织1358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网络地市级以上全覆盖,县级覆盖面达到73.8%。2011年1月到10月,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门组织共调处医疗纠纷14976起,调处成功率81.6%,调解满意度在95%以上。

 

  问:在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是如何推进的?

 

  答:在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方面,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探索大卫生体制下实现管办分开的具体模式。围绕理清政府与公立医院的职责、院长的选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三方面加强探索,通过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或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

 

  在补偿机制改革方面,试点城市探索形成了改革支付方式、降低或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设立独立于医院外的药品管理中心等四种“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全国338个地市中,有156个地市实行按病种付费,94个地市实行按人头付费,134个地市实行总额预付。上海市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初步理顺了价格体系;安徽等省级物价部门下放价格调整权限。同时,各地逐步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在保障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补贴、历史债务化解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问: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可以说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药品采购、监管等综合改革,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是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两大重点。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目前,陕西、湖北、江苏等18个省份已正式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医院共计561家。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陕西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在部分试点县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浙江省试点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理顺价格体系完善补偿机制。各地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力争每个县基本建成一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实现大病不出县。

 

  问:目前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是否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答:总体来看,医疗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各地加强医疗资源科学规划和布局调整,采取新建、迁建、改扩建及整合公立医院等措施,着重加强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能力建设。通过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区域医学中心能力建设;通过对口支援、骨干医师培养等工作优先发展县级医院,以区域医学中心和县级医院为龙头提升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在服务体系内部,通过组建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托管、院办院管、技术协作等方式,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个县级医院长期派驻5名城市医务人员。目前,1300多所三级医院与2700多所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127所军队医院重点对新疆、西藏等地区的200多所县级医院开展对口支援,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各地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行业。

 

  问: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各地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

 

  答: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各地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发放依据,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水平;芜湖、镇江等城市在合理测算的基础上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8个城市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门文件,其中上海市在制度建设方面已与国际接轨,并明确规定接受规范化培训是医师从业的必要条件;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

 

  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经过两年来的试点,随着一大批看得准、见效快的便民惠民措施推行,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得到改善,开始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绩效得到提高,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医疗服务行为不断规范。

 

  各试点城市的探索为形成向全国推广的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子提供了经验。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目前的试点工作仅仅是改革的开始。各试点地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初步尝试,需要我们在更大范围内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抓住重点,不断推广。

 

  问: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有何打算?

 

  答:首先,要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加强安全质量管理,推进成本核算与控制,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运行效率,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其次,要完善补偿机制,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要在财政投入、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同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监管、运行等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第三,持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城乡对口支援力度、推进重点科室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提高能力,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

 

  我们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改革合力。在总结和评估试点成效的基础上,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加强对地方改革的指导,逐步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