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被救活医生遭其父殴打 折射出救助缺失问题
xiaoke|
2011-11-24 17:22:33
阅读()
11月3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先生的孩子一出生,便出现重度窒息,生命垂危,同时被告知即使救活也有脑瘫可能。陈先生决定放弃抢救,而接诊的罗医生则把孩子给抢救了过来。11月8日,孩子经复查证实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陈先生于是冲进办公室殴打罗医生。一时间,救还是不救,引起社会舆论争论。事件以家长向医生道歉而告终,而相关讨论还在延续。专家认为,该事件虽然是个案,却折射出当前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社会救助等一系列问题。
反映医患矛盾,折射救助缺失
许多人认为,家长陈先生打人不对,但值得同情。“医生、护士在用语上是否恰当?譬如说人家是‘白痴’,而没有考虑患者家属的心情?”也有人质问,医生是否有夸大之辞,故意把病说得严重,这样才能“进退自如”?
深圳一位年轻的医生表示,这些情况的确可能存在。这也反映了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因为我不知道面前的家属是什么脾气的人。”他说,所以很多时候就选择比较模糊的说法。
人们给予家长同情,还源于当前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脑瘫儿童约有300万到400万,每年新发病约有6万例。因为治疗、养育脑瘫儿的艰难,家庭往往不堪重负。
据了解,脑瘫儿童的治疗一般在6岁之前,年费用为10余万元;6岁之后的康复性药物仍需要大量资金。大多数地方,脑瘫康复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范围,治疗用药也不在医保药品目录内。地方政府提供的多是临时性救助,无疑是杯水车薪。治疗康复机构少、治疗师队伍不稳定、相关医疗知识普及乏力等也给救助带来了难题。
我国对儿童福利保障一直十分重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已经起步,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动制度构建,同时也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部门来负责儿童福利救济。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