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会遭到歧视?
今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昨日下午,一名女大学生志愿者向省卫生厅递交一封公开信和一副医用塑料手套,呼吁消除医疗歧视,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就诊权益。为什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会受到普遍歧视,根源还在于社会各方面,甚至包括医疗和卫生部门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对防控艾滋病知识的传播不力,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对性传播疾病的鄙视。
众所周知,艾滋病通过几种渠道传播,一是医源性感染,包括输血和各种侵入性医疗手段;二是母婴传播;三是性传播;四是吸毒,主要是通过共用针头传染。尽管性传播只是艾滋病传播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地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各有不同,但一提到艾滋病,相当多的人都会把患者与不洁的性行为或淫乱联系在一起,因而认为这是一种“脏病”,在心理上早已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打入另册。这其实在社会心理上已经造成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的歧视。
当然,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还来自对他们传播疾病的担心,正常人如果与他们接触,可能会染上艾滋病。然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告诉人们,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热和干燥十分敏感,只能在液体中存在。即使HIV经唾沫进入口中,也会被胃酸杀死。而且,即使蚊子叮咬过艾滋病病人的血,也根本不可能传播艾滋病。所以,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共同工作和生活,包括共同进餐都不会染上艾滋病,只是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胡刀有可能感染HIV,但前提是,正常人的皮肤和黏膜有破损。因此,只要注意,这种途径染上HIV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是可以与正常人一道生活和工作的。
然而,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尤其是就业歧视反过来又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可能性。正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所说,正是歧视和耻辱带来的恐惧,阻碍着公众获取艾滋病相关信息、进行艾滋病检测或寻求治疗。由于不能得到相关的信息和得不到检查和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意无意地扩大艾滋病的传染。
减少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是确保战胜艾滋病的关键因素,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确保医疗卫生专业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服务水平,同时对全社会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减少对感染者的歧视和侮辱。当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在生活、就业等方面享受与正常人一样的权利之时,阻遏艾滋病的传播才有可能实现,也才能谈得上社会公正的实现。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
预防艾滋病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一定用避孕套。所以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学校和组织都发放免费的避孕套。但是没有必要同时使用二个避孕套,反而容易造成破裂。吸毒者,绝对不可以和别人共用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