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不超10分钟”能解决看病难吗?
近日,卫生部在全国医疗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优化医院门急诊就医环境及流程,为患者解决在医院的“排队难”问题。其中,要求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挂号不超10分钟;超声、心电图、血常规等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有医院疑问:医疗行为带有特定复杂性,卫生部的指标莫非要“一刀切”?如遇到疑难杂症、危重病例的常规检验结果,是无法做到30分钟内出具的,怎么办?
尽管卫生部大刀阔斧优化一系列就诊流程环节看病难问题,然而市民却认为,以时间为指标“限时”并非症结所在。“挂号时间短了,但候诊时间依然长,医院看病仍旧人挤人。”等候拿检查结果时间长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要提前多久才能预约到检查。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针对文件中规定的“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等规定,他不敢苟同。“如果B超等也10分钟拿到结果,那可能会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他认为,医疗行为绝对不是产品流水线,尤其是诊病过程只能用模糊概念,一刀切是不合实际的。
现实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窗口等候挂号不超过10分钟目前寥寥无几。以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京为例,在今年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推出之前,三级医院普遍存在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三长一短”。据统计,患者在排队、候诊等非诊疗环节上消耗的时间平均达1.5—2.5小时。不单是北京,其他省级大医院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医院尝试的一些做法,让缩短窗口服务时间成为可能。以北京为例,2009年推行预约挂号的第一阶段,患者打不进电话,专家号被秒杀,患者只能是去窗口排队。但从今年7月28日起,北京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普通号100%预约,80%的专家可预约,预约挂号优先就诊,50分钟的排队变成不到5分钟的预约,窗口排队队伍缩短了1/4-1/3。
医改的努力值得肯定。只有制度设计周密、配套措施合理的改革,才能既尊重和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又能让群众享受医改的实惠。
挂号是医院看病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如果加快挂号速度就能解决看病难问题,医院随便多招点员工多开几个挂号窗口,或者干脆向银行学习弄几台排队机放到门诊大厅里,岂不就会立竿见影!
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众所周知,看病难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稀缺,这才是“一号难求”的真正原因。加快挂号速度,并不能减轻门诊医生的压力,患者面临的问题依旧。
好医生少、好医院少,我们指望从缩短挂号和检验时间来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又是头疼治头脚痛治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本站小编认为此论同样没抓住问题症结,本编认为,卫生部这些规定对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简直是缘木求鱼,扬汤止沸,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纯属玩笑一场。
解决看病难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建立更多更好的公立医院,培养更多更好的医生为百姓服务;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民营医院的发展,让患者有更多的医疗机构、更好的医疗服务可以选择。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涉及很多深层次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只是单纯的量化考核指标,没有相关配套措施跟进的话,最后真的可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